第32章(2/3)
解瑨看出了她的犹豫,他闭了闭眼,突然觉得有些累了。
“我们各自冷静一下,”再睁开眼时,解瑨的神情变得淡淡的,恢复了平日里缄默冷清的模样,“等情绪稳定了再谈
。
”
许茹娘盯着跳跃的烛火,没有说话。
解瑨看了她一会儿,起身离开。
回到前院书房,解瑨挥退了所有伺候的小厮。
直到屋里只剩他一个人,解瑨靠在椅子上,视线放空,静静坐了很久。
……
书房的灯火亮了一夜,许茹娘也没有睡好。
她时而梦到受伤瘫痪在床的弟弟躺在床上向她哭泣,不一会儿又变成母亲临去之前泛着青白的脸。
许茹娘惊醒过来,额上满是细汗,意识到这是梦境之后,才逐渐平静下来。
直到天亮,听到床账外萱草的声音,许茹娘才从发呆中惊醒。
她擦擦眼睛,起身之后,许茹娘叫来丫鬟里字写得最好的石榴,“石榴,帮我写一份文书。
”
石榴不明所以,但还是依言很快准备好了文房四宝,然而许茹娘第一句话就让她差点没握住笔,“夫人,您要和离!?”
“不必多问,”许茹娘道,“依我说的写便是了。
”
石榴只好依许茹娘所言,写好了一份和离文书。
许茹娘拿起文书,定定地看了好一会儿。
夫妻多年,许茹娘知道丈夫骨子里的傲气,这封文书递过去,事情便再无可转圜。
但这一趟她非走不可,若解瑨不同意,她只能和离。
许茹娘将文书递给石榴,“送去前院二爷手上罢。
”
她想起什么,抿唇叮嘱道:“先不要让徽姐儿知道这件事,别泄露了消息。
”
石榴欲言又止,但最后还是点了头。
办完这件事,许茹娘吐了口气,又叫来萱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去厨房。
”许茹娘吩咐着,“路上食宿不便,要准备好干粮和路菜,还有宝哥儿,等会儿叫余妈妈跑一趟,买些容易克化、不易坏的干果点心……下人、护卫都要找好,明日再叫人牙来一趟……”
许家流放离京的日子近在眼前,她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繁忙间隙,许茹娘偶尔会想起解瑨。
自送去那封和离书之后,许茹娘一直没有收到回应,直到出发日子的前两天,她才再次见到了他。
一段时日未见,解瑨似是消瘦了一些,许茹娘心里一疼。
她张了张口,“夫……”
刚唤了一个字,许茹娘就反应过来不对,顿时卡在了那里。
解瑨并没有接她的话。
他看着许茹娘收拾好的行囊,“你真的想好了?”
许茹娘回过神来,深吸一口气,“是。
”
她的声音虽轻,却很坚定,解瑨看着她,终是在她递来的和离书上落了笔。
许茹娘一眼不眨地看着,直到最后一笔落成。
胸口像是被挖空了一大块,又闷又疼,但想起父母弟弟和小侄儿,许茹娘心中似乎又充满了勇气。
和离书一式两份,解瑨将许茹娘的那份递给她,除此之外又递给她了一个小匣子,“和离书我会送到官府报备,这个你拿着。
”
许茹娘打开一看,除了她一路上需要的路引,还有一沓银票。
她心头一颤。
许家被抄家,并没有留下什么财产,这段日子置办东西,许茹娘用的多是自己的嫁妆银子和多年攒下的私房。
当年她的嫁妆并不算多,这些年的私房又补贴了父母不少,此时剩下的银子着实不多,这些银票,可谓是解了她燃眉之急。
解瑨没有多说,只说了一句,“好好照顾自己。
”
许茹娘鼻子一酸。
她忍住泪意,“徽姐儿和桓哥儿……”
“你放心,”解瑨颔首承诺,“徽姐儿和桓哥儿是我的孩子,我定不会亏待他们的。
”
许茹娘心潮汹涌,紧紧捧着匣子,她差点就想问问眼前这个人,可不可以等她几年。
只要等到天下大赦,她就可以回来。
但许茹娘最后还是没能把话说出口,只是重重点了点头。
松鹤堂。
解瑨低声与太夫人解释了和离的前因后果,太夫人听完来龙去脉,轻叹口气,“你这样做,知道外头会对解家指指点点,你也会承受骂名吗?”
外人不知内情,看到许家获罪,解瑨便与妻子和离,只会觉得解瑨嫌贫爱富,落井下石,更不要说解瑨年纪轻轻位高权重,素来惹人眼红,定会有人不分青红皂白,以此做文章,指责解瑨冷血无情。
毫无疑问,解家会成为京中一段时间的资谈,整个解家的声誉都会受影响。
解瑨低声自责道:“儿子不孝。
”
看着儿子这副模样,太夫人心里也不好受。
人心都是偏的,她不忍责怪儿子,自然对许茹娘生出了隔阂,“茹娘也是……唉。
”
解瑨摇了摇头,“走到这个地步,儿子也有错。
”
“也罢,她夹在中间,确实是难。
”太夫人叹气道,“归根结底,还是我当年没结好这桩婚事。
”
解瑨再次摇了摇头,“世事难料,母亲不必介怀。
”
事已至此,多说无用,太夫人提起现在面临的问题,“徽姐儿跟桓哥儿可以先养在我这儿,府中中馈,我也可以叫桢哥儿媳妇来帮把手,只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你……我倒不是逼你立即再娶,但你心里得有数。
”
她话里的桢哥儿是早年去世的解大爷留下的儿子,前年刚成亲,解家一直没有分家。
“儿子明白。
”解瑨点头,“劳烦母亲替儿子费心了。
”
“你是我儿子,不为你费心为谁呢?”
太夫人笑笑,又宽慰了几句解瑨才罢。
转眼便到了许茹娘离府的时候。
走之前,她来到松鹤堂,想要跟太夫人告个别。
虽然太夫人性子冷淡,与她并不亲近,但许茹娘一直对太夫人存着一份敬爱之情。
她嫁进解府这么多年,太夫人从未插手过解瑨的房中事,也没有立过规矩、催过子嗣,是个极好相处的婆婆。
然而通报之后,太夫人却没有让许茹娘进门,而是让身边的何妈妈见了许茹娘一面。
“太夫人说,她身子不适,就不见您了,”何妈妈递上程仪,“这是太夫人的一份心意,希望您路上平安,多多保重。
”
许茹娘心里一紧,怅然若失,婆婆她老人家这是厌上自己了吧……
但她没有什么好怪的,许茹娘心中苦笑,在院门外跪下,给太夫人磕了个头。
从松鹤堂离开,许茹娘走到府门口,奶娘余妈妈来送她。
余妈妈年纪已经不小,可能受不得路上颠簸,所以许茹娘将余妈妈留在了府里,照顾她的两个孩子。
她郑重嘱托道:“余妈妈,桓哥儿跟徽姐儿,就托付给您了。
”
余妈妈不知道为什么许茹娘定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