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入局(觉知此事要躬行)(1/3)
宁致远反复想了下,他第一次体会到人情世故应该是在客户F先生那里,那是他当上区域经理之后独立接待的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客户,以前都是跟着师傅边看边学的。
记得有一次他和师傅一起到某个地方去和客户沟通,最后客户悄悄放了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在后座上,师傅车都开到半路了才发现,他二话没说掉头就给客户原封不动的送回去了。
他一直跟宁致远说,做咱们这一行,一定要和客户保持距离,自己要有分寸感,不能说所有的客户都是阴奉阳为,但说他们极尽虚与委蛇,轻义重利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他们都是生意人,无事不登三宝殿的,看中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现在的职位以及后面的权力,以及这些可以给他带来的利益。
没人愿意利益受损,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只盯着眼前的利益,那迟早是要出问题的,风物长宜放眼量,一定不要怕拒绝别人,你不拒绝,就等于是在给自己挖坑,早晚要被埋进去的。
不说那么多了,等你自己独立接触客户的时候,你只要能记住这些,并且真的能够做到,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反之亦然,明白吗?公司里不是没有前车之鉴,殷鉴不远,聪明的人从他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愚蠢的人让别人通过自己的错误吸取教训,记住,不要干蠢事,当蠢人,关键时刻要有定力,要清楚的守住自己的底线,这对于你们年轻人来说,是很重要的,知道没?宁致远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F先生跟宁致远年龄相仿,第一次找到宁致远的时候,宁致远在电话里明确告诉他了公司的具体要求,他肯定不符合条件,也就没再联系了,这种情况在宁致远那里一天总要接到个三五个电话的,是很平常的事,宁致远也没放在心上。
过了有一段时间,F先生又打电话给宁致远,说他现在已经来到了宁致远工作的地区,想约他出来坐坐,交个朋友。
人都到了自己的地界,不见一面也说不过去了,宁致远也不好推辞,就过去了。
F先生发给他了一个地点,是家普通的餐厅,宁致远这一行,吃吃喝喝公司是不太会去做具体要求的,普普通通的饭局也没必要跟公司进行相应的报备。
吃饭期间,两人交谈甚欢,毕竟年纪相仿,也不缺共同话题。
聊到最后,F先生切入正题,他说我对你们公司的政策都做了全面的了解,如您所说,我确实是不符合贵公司的加盟条件的,我本是打算放弃的,但是转念一想,这何尝不是你们筛选客户的标准呢,用来测验下客户对你们品牌的认可度,碰到些困难就放弃,这样的客户恐怕你们也不会接受的吧,这就有点像咱们在大学谈恋爱追求女生一样,是吧,”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你表白了之后女生不同意你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什么?应该不是放弃吧,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她在考验我,对吧。
这不光在恋爱中,在政治上也是一样,看过新版的《三国演义》吧,里面曹丕在上位的时候也是提前策划好了一场淋漓尽致的让位表演,汉献帝被迫第一次下诏书说退位给曹丕,曹丕拒绝。
第二次,第三次亦是如此。
这样做并是因为曹丕不想当皇帝吗,皇帝谁不想当啊,他只是想把事情发酵一下,果然,通过这三次让位的拒绝,几乎全天下人都知道了汉献帝要让位给曹丕,这就跟狼来了是一个道理,第一次听可能很诧异,但第三次就基本上不在意了,曹丕屡次拒绝也是想让天下人明白,是汉献帝硬把皇位给他,而不是他主动抢的。
而且这样做也是有讲究的,昔日舜也是三辞尧之位,禹是三辞舜之位,曹丕是想表明此番让位就如同这些先贤间的让位一样,是能者居之。
所以汉献帝第四次让位的时候,曹丕就同意了,在登基后,还感慨地说了一句:“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我虽然没有曹丕的魄力,但是遇到点困难就放弃肯定不是我做事的风格,我更喜欢做有困难的事,这样才有成就感。
宁经理在这一行,在公司里摸爬滚打了五年,说一点人脉没有那是没人会相信的,只是老话说得好,好钢用在刀刃上,想必是没有客户让您有运作资源的欲望吧。
宁经理,买卖不成仁义在,我也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这么久,也是懂点人情世故的。
我个人觉得人脉资源是要不断走动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经常麻烦麻烦才能增进感情,不然感情会慢慢淡化的,感情淡化了效用就会大打折扣,不划算,关系也是需要定期的走动和维护的。
所以我冒昧的想请宁经理动用下自己的人脉资源,让我成为你们的客户,大家交个朋友,无论事情成不成,咱这份情谊就先结下了,以后不管有什么事都直接招呼,都说出门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我这个人,一旦碰到投缘的人,就变成了话痨,还请宁经理不要见怪,哈哈。
这样,我敬您一杯,我干了,您随意,说完就一饮而尽,毫不含糊。
宁致远说道:“F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