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冬日日常(1/3)
冯信鸥和江琢回到水波镇,他们没有停留先回了灵来村。
冯父冯母看见他们回来了脸上还带着惊喜,冯母说道:“你们怎地回来了,不是要在县里读书么?”
冯信鸥沉声道:“先不读了,我跟江琢打算去镇上先租房子,开个私塾挣钱。
”
冯父:“回来也是好事,在镇上收几个学生一年也有不少银子哩,在镇上亲家还能帮你们。
”
冯家有三个孩子,冯信鸥是家中老大,余下还有两个妹妹都嫁人了,灵来村就他们四个人在住。
村里的人得知冯信鸥回来了,有村民就来问他:“县里好不好,是怎么样的,我这辈子还没去过县里。
”
冯信鸥回到熟悉的地方放松下来,他笑着给村民说了金河县的繁华。
在县学他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到了灵来村他是父母的骄傲,是村里唯一考中的秀才,这样的落差让他有些唏嘘。
江琢倒腾包袱,冯母走过来问道:“你们这回到了镇上,还要多仰仗亲家,你跟着鸥儿一块去县里也辛苦了。
”
“娘,不辛苦。
相公他根本就没有让我操心,他对我一直很好。
至于爹娘那边,相公考中了秀才,爹娘哪怕是顾着外边的面子也是要帮相公的。
”江琢谈到自家爹娘还是了解。
“那就好,你们俩好好再生个大胖小子,以后就没什么好担忧的了。
”冯母欣慰的说道。
江琢闻言耳垂一红,他小声的说:“孩子的事都要随缘的。
”
冯母见他低头害羞,没有再说其他的话。
冯信鸥跟江琢都还年轻,往后的日子还长,不至于催的太紧。
家里做了好饭好菜,冯信鸥跟江琢在灵来村休整几日就去镇上租房子。
水波镇上的房子比金河县比起来便宜多了,他们先租三年,有牙子给他们介绍屋子。
“这处是一间小院,有三间屋子可以睡觉,平时有人来了还能当做客卧,灶房这边有一个小的屋子可以当做杂货间,院子里打了一口水井,还养了两棵李子树,等夏天还能打李子吃。
院子朝向里面,睡觉不吵闹,一出门拐弯后就是小吃,商铺,顶好的位置。
”
冯信鸥跟江琢看着满意,这处院子比他们在金河县住的院子大多了,而且水井就在院里,不用去别处打水。
江琢给牙子讲价:“这处地方你看太旧了,这里的家具还有床架……”
最终以一年六两的价格成交,牙子拿了契书写上双方的名字画押。
牙子拿着契书轻松多了,“我看你们风尘仆仆的这处地方居住是好的,但要做生意就有些困难了。
你们看着都是体面人,应该不是靠体力干活的。
”
冯信鸥心神一动说道:“我是打算开一个私塾,收几个学生。
”
牙子上下打量冯信鸥,见他确实有书卷气,他问道:“你可有功名在身?”
冯信鸥点头:“在下正是秀才功名。
”
“这么年轻的秀才相公。
有功名在身就好办了,镇上有许多乡绅,既然你们要在镇上收学生立足,往后是要给他们多打交道的。
”牙子的神色变化,面上有些恭敬。
冯信鸥翌日一早去拜访李夫子,李秀才得知他的打算思忖说道:“做个私塾先生也不错,长叙如何了?”
冯信鸥笑道:“他考中举人了。
”
李秀才面上扬着笑意"看来他还要往上考,要是能考中贡士就好了。
"
"明天有谭员外的寿宴,邀请了不少人去,晚上你来找我,我带你一块去认识人。
要想在镇上做事,收学生少不了要跟这些人打交道。
"
冯信鸥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忙不迭说道:“多谢夫子。
”
“你既叫我夫子,我怎么可能不帮你一把。
”李夫子笑着说。
等到了谭员外寿宴时,李秀才就把冯信鸥介绍给镇上的乡绅。
水波镇上好不容易有一个新的年轻面孔,乡绅们都好奇的打听冯信鸥。
冯信鸥拿着酒杯跟他们喝酒说话。
到了镇上是要跟这些人接触,哪怕有些人他并不是那么喜欢也要摆着笑脸。
“冯老弟,喝一杯。
”
冯信鸥说一声好仰头喝酒。
“听说李秀才有两个弟子考中了秀才,冯公子回来,还有一个宋公子上哪儿去了?”谭员外醉醺醺的问道。
冯信鸥说:“他是乡试第三,等明年去京城参加会试。
”
“这么厉害。
”谭员外喃喃道。
冯信鸥跟他们混熟后,招了二十个学生,束脩每年五两银子,一年下来就有一百两银子。
李秀才在镇上收的束脩也是这个价格,现在他想起来夫子在邻水村做私塾先生时,每年收他们三两的束脩,收的太少了。
冯信鸥在水波镇安定下来,他还在闲时去寺庙撞上了林蒲。
林蒲见了他惊讶:“冯兄,你怎么回来了?”
冯信鸥见了他心中有淡淡的欢喜,他说明缘由。
“我在林府做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