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翰林学士(1/3)
“听说是从幽州赈灾立功回来的,看样子是受到了陛下的赏赐。
”
“要说宋大人今年该有二十四了,这么年轻,长的也俊,现在夫郎又有身孕了,这日子过的真好。
关键是宋大人还没有其他人在身边,规矩老实着。
”
有妇人说道:“要说我那口子生意做的也大,跟当官的打交道,有几个臭钱有点关系,后院里有十几个小妾。
以前穷的时候也没见他这样,有钱有权后,几个美人都满足不了他,有空还要去勾栏里找乐子。
从一难终,人心易变。
”
外边的还在打听消息,遇上从宋府出来的小丫鬟,有人喊住她为何有太监上门。
小丫鬟扎了两个小丸子,挎着菜篮子很是神气:“还能怎么的,大人在幽州做出政绩了,陛下升了大人的官,当下是正五品的翰林学士了。
”
有闲汉大喊:“已是翰林学士了,这才多少年,真是圣眷正浓。
”
有的人也一阵唏嘘。
该说什么。
宋长叙本来就是状元,如今这样仕途顺利有一部分原因是状元的身份,还有一部分原因自然是他自己的实力。
一些夫人跟夫郎羡慕起许知昼。
偏生这样的好姻缘让他撞上了,一路从乡村到了京城,如今怀孕,相公升官,他前半生吃的苦头,嫁给宋大人就不必吃甚么苦头。
“这运气羡慕不了。
”有哥儿说道。
女子跟哥儿嫁人就是越的第二道槛,嫁的好,以后的吃穿不愁,好歹不必愁手里的银子,嫁的差的不仅要挨打,成亲后在家里闲不下来,柴米油盐酱醋茶压在心里。
若是相公有长进还好,若是一个好吃懒做的汉子,嫁过去就有苦头吃了。
宋长叙不知外人怎么想的,他拿着圣旨到了主院,许知昼问他:“陛下赏了什么?”
“升官了,正五品翰林学士,等几天就去翰林院去。
”
许知昼:“那敢情好,你以前就在翰林院的,现在回去也未尝不可。
从五品到正五品了,我听别人说五品及以上的官员才算大官。
”
他摸着肚子,心情明朗起来。
金银珠宝也好,升官也好,他觉得都是自己的付出有回报。
有的事自己付出了还没有回报,这样就好了。
毕竟起初他只想做个官夫郎,哪曾想成了状元夫郎,现在又是正五品大员的夫郎。
他是自幼晓得当官的神气,不然也不会一直催着宋长叙要用功读书。
小时候,村里的里正还不是王家的,是一户叫李家的。
李家人做里正横行霸道,村里有什么好事情都是李家占便宜。
在李家做里正那些年他们家就修了青瓦房,家里牲畜不断,农田有三十多亩地。
许家跟宋家是先人留下的遗产有二十几亩地,不知奋斗了多少辈人,他们家就当一个里正全回来了。
等里正被王家的人当了,李家人就搬到镇上开了一个小店铺做生意,真真是从一个村里人变成了镇上人。
吃官家的饭好,有权不会被人欺负,反倒是别人要来讨好忌惮。
许知昼从宋长叙手里接过圣旨看了几眼,“我起初就想做县令夫郎的,你不知道当时在我眼里县令是多大的官。
”
宋长叙轻咳一声,“县令是正七品官员,我头一份官职是从六品修撰。
”
许知昼把圣旨收进一个盒子,美滋滋的说,“知道你厉害了,等孩子生下来,我要给他看看陛下赐给你几次圣旨,以后还能当传家宝传下去。
”
宋长叙:“传家宝就不用了。
”
宋长叙也是会害臊的,他拉着许知昼坐下。
“你在家把身子养好就成了,我看肚子是大了。
”宋长叙伸出手小心翼翼的摸了一下。
许知昼没有烦恼,现在宋长叙又回来了,他的心情就更好了,“你放心吧,我自己的身子我知道,再说半个月我都会请一次脉。
”
宋长叙放心了。
许知昼想到一件事跟宋长叙分享,“你知道回春堂的大夫来请脉有一次澄哥儿看见了,他见大夫写的药方子把名字念出来,季大夫见他聪明伶俐倒有几分欢喜,等季大夫来的次数多了还送了澄哥儿一本医书。
”
宋长叙沉思,“澄哥儿也会认字写字,若是他对医术感兴趣,我们要不送他去学医?”
“等改日你问问他。
”许知昼倒是不反对。
他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