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后人评说(1/3)
宋长叙把书册交给平景帝,他当然看过了。
这一段关于外戚萧家的描述,杨翰林还找他商量过。
以史为鉴,经验和教训都是写给后人看,而今人应该正视历史。
所以书籍中的萧家就是原本的模样。
宋长叙拱手,“禀陛下,臣看过。
”
看过?平景帝接着往后面看,果真是一笔都记录下了真相,掌权者要的真相并非如此。
萧家是他的母族,是凤君的母族,同时也是大皇子的外家。
若是以前的萧家那么强势,平景帝根本不会把大皇子纳入皇位继承人的考虑中,现在萧家凋敝,一个皇子外家不显,对皇帝来说是好事。
平景帝注重权力,同时在乎名声。
他忍着想把书籍修改的冲动,劝谏自己不可妄动。
他跟着太后学过一点佛法,虽对佛教跟道教嗤之以鼻,但还是知道几句从心的话。
他已是天下之主,看过皇家藏书百卷,知晓历史留下的教训,若他们王朝能留下教训供后人借鉴又有何妨。
他们能做到如此公正,让后人评说,那朕也能做到。
他自己跟古代先贤帝王比较,心思就变得宽阔。
“宋爱卿看了书籍却一字未改呈给朕,胆子真大。
”平景帝似笑非笑的说道。
宋长叙心中一跳,忙不迭说道:“陛下是圣明之君,臣信陛下对一册书籍不会大动肝火。
”
一顶高帽戴上,平景帝笑了笑,“你做的好,史书就是要客观真实,哪怕是朕也无法改变这段历史,书籍可以改变,留下的人却不会改变看法,世代传承下去总有真相存在。
朕之功绩就留给后人评说吧。
”
宋长叙松了一口气,“陛下英明。
”
平景帝留下书籍,“你们翰林院应该还有其他的书籍,这册书就留在朕这里,让朕好好看看。
”
“是,陛下。
”
宋长叙回禀完事就拱手离开,他走出盘龙殿后面还是汗水,跟陛下接触还是要万分小心,若是陛下脾气暴一些,宋长叙就不能全须全尾的出来。
他回到翰林院把下属交过来叮嘱几句,“书籍我已经给陛下过目了,你们按照现在的方式编纂就好了。
”
杨翰林他们备受鼓舞,“是,宋大人。
”
宋长叙回禀完书籍的事,他还要继续批折子,晌午去膳堂吃饭时,他看见裴升荣回来了。
裴升荣:“宋兄,好久不见。
还是太松懈一些,跟着他们一块批阅试卷,把我累的半死,但是监考的感觉还不错,要是只监考不用批试卷就好了。
”
宋长叙打了红烧牛肉和南瓜汤,裴升荣去打了青椒肉丝和蛋花汤,他现在吃着膳堂的饭菜一点也不嫌弃,可见在路上过了苦日子。
宋长叙是出去过的人,虽然在当地是吃的好一些,赶路的时候就是吃干粮,比较难熬。
他们到了一个地方就会买一些酱料和干肉,这样带在路上还能解解馋。
裴升荣一边吃一边说自己当主考官的趣事,最后他说道:“主考官我做一回就够了,当过个瘾,以后还是留在京城好,来回奔波不是个事。
”
“你多吃一些。
”宋长叙说道。
裴升荣点点头。
下值后,裴升荣回到家里刚把官袍换下,圣旨就到了,他成为了从五品工部员外郎。
裴升荣面上欢喜给太监塞了荷包。
小太监掂量一下荷包的重量,脸上的笑意更甚,“恭喜裴大人贺喜裴大人,您跟沈大人从外边回来都得了陛下的赏识,沈大人从国子监调到户部成为户部员外郎了。
”
裴升荣的第一个想法是终于他们三个人可以一块吃饭了。
国子监的饭比皇宫膳堂的饭比不得,他在国子监读了许多年的书,国子监的饭菜早就吃腻了,每天必有土豆,青菜,想到此处裴升荣心中戚戚然。
“多谢公公告知。
”
裴升荣跟沈良升官的消息立马就传遍了,刘忘生对沈良到了户部比较满意,在吏部有简息在,他的儿婿去户部就好了,这样他在两个部门都有自己人。
刘忘生看着折子又看见有关于地方没钱的折子,这类折子他一概不理,都是上来打秋风的。
有的地方官的秉性他还是知道的,脱下那身官袍就是一个流氓。
刘忘生用人除了任人唯亲外,还有不拘一格,只要有能力,偶尔有点瑕疵,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要能为他所用,又有能力,人品如何没关系,若是出了什么事,他大义灭亲就成了。
刘忘生发现从翰林院传过来的奏折格外的言简意赅,看惯了朝臣奏本的长篇大论,现在看到这样简短的文字就很清爽。
“让其他的部门学一学翰林院的作法,不要把一些杂七杂八的事都奏上去,只奏重点。
我这也不是考官,不会欣赏他们的遣词造句,我只要重点。
”
内阁的大臣领命下去。
晚上刘忘生让人去沈府叫沈良,刘融带着孙子一并来吃饭。
内阁的人都要守值,今晚不该刘忘生守值,他回到府邸,刘融带着沈扬提前来了。
刘融是嫡哥儿,他下面还有三个庶子,两个庶女,早早成家后,庶子就分家到府外自己生活,庶女嫁给了刘忘生好友的子侄辈,用来联姻。
刘融让奶娘抱着沈扬,刘忘生看见沈扬生的好,还逗弄了一下。
刘融的嫡亲大哥有儿子,大概四五岁了,如今正是启蒙的时候。
小辈中除了他之外,就只有沈扬一个小辈。
沈扬看见刘忘生就笑,他就更喜欢这个外孙了。
沈良下值后他得了消息,换了官袍就去刘府,他在路上遇上宋长叙正好下值。
宋长叙瞧见沈良笑了笑,“沈兄恭喜你升官了。
”
沈良拱手:“我还未恭喜你喜得麟儿。
”
沈良到了地方做主考官看见那些在考场做题的考生不免想到自己,一关一关的考上来,幸好最后的结局不错。
“沈兄要去哪儿?”
“岳父叫我去一趟,宋兄改日我们再聚,我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