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启蒙(3/3)
多。
宋长叙打量罗双的身形,他说道:“罗兄还是多吃一些,京城出了好几家饭馆,罗兄到时候可以去尝试总能找到喜欢的馆子。
”
罗双含笑点头,“我只是水土不服,在地方待久了,回到京城还有些不习惯。
”
他们说了一阵话,谢风还是带着几分开朗,喝了好几杯酒。
晚上他们各自回去,宋长叙看见他们都高兴,自己坐上马车也回去了。
他喝的不多,但回来的时候脸还是红彤彤的,有酒精上头,又有情绪高涨,他走到半路上不忘给许知昼买小吃。
回到家里把小吃递给许知昼,许知昼开心的应了一声,让侍从送来醒酒汤。
宋长叙喝完醒酒汤,盥洗后冒着热气。
许知昼又去用牙粉刷了牙才上来,他吃的满足,戳了一下宋长叙。
“陶陶需要新本子了,明日你下值了,我们一块去书铺。
”他也想买点新话本,他记得宋长叙也说过要买书。
宋长叙吐出一口热气点头,“都听你的。
”
许知昼没从他身上闻到酒气,窝在他怀里很安心的睡着了。
翌日,许知昼起身去看陶陶,他只是悄悄在窗户旁看。
请来的夫子是举人出身,负责一个小孩子的启蒙还有几分浪费。
许知昼今天还要物色适合陶陶的书院,他早先派冉星文去打听了。
冉星文说道:“主夫,我打听了京城所有的书院,只有三家书院是不错的。
第一就是山海书院,这个书院的要求最高。
每年的束脩是二十两银子,另外会让他们在开学前先写一百个字,作为入学测试,若是通过才能进去读书。
”
“还有两个书院一个是若水书院一个是清河书院,若水书院的束脩在十五两,清河书院需要子女家中有入朝做官的人,束脩二十两。
”
许知昼首先就把若水书院淘汰了,没有任何要求看起来门槛太低,清河书院要入朝为官的子女,会不会让孩子从小就太看重门第之分。
他思来想去觉得山海书院是最适合的,但还是要实地考察。
他想到什么眼睛一亮,“星文,你写个帖子去沈府请沈夫郎下午喝下午茶,我们小聚一番。
”
冉星文明了其中道理,应一声就去办。
他写完帖子就送到沈府去。
刘融在家也是偷闲,如今从侍从手里接过帖子,自然高兴。
“把御前龙井包二两,我拿去同知昼一块喝。
”
御前龙井是好东西,还是刘融带着沈扬去看刘忘生,正好陛下赏了茶叶过来,刘忘生就给他们分装了五两。
沈良喜欢喝,但他却不带到皇宫去,只在家里过过瘾。
他们不能大方的在皇宫喝,但他们可以大方的喝下午茶。
把孩子送到书院后,刘融有许多时间。
儿子下午放学回来,乖乖做作业,做完就吃饭,晚上跟沈良玩一阵,带着出去逛夜市就睡觉,省事多了。
到了下午他带着茶叶就上宋府找许知昼。
许知昼邀他一块先去花园看看,然后刘融把茶递给他。
“御前龙井很好喝,我们泡点喝喝看。
”
许知昼应下。
侍从泡了一壶过来,小心翼翼的搁在桌上,茶点摆在亭子上,大概有四五种,都是热气腾腾的泛着香气。
他们先聊了一阵,许知昼就聊到书院的事。
刘融:“我觉得山海书院不错,刚开始我是想把扬儿送到清河书院去的,但相公说,山海书院请了一位隐世的大儒做夫子,而且可以跟其他不同的人做朋友,我想想也是,就把扬儿送到山海书院了。
”
“清河书院除了我们的孩子在,还有一些孩子是高官的孩子,总之产生一些磕磕碰碰也不好,山海书院有大儒在,我还是比较喜欢。
而且我问了父亲,父亲也同意让扬儿去山海书院。
”
小孩子现在最重要是打好基础,等年纪大了,一股脑就送到国子监去了,还愁结交不到人。
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了本事,结交人脉是很容易的事。
许知昼心中有了计较。
宋长叙下值回来,陶陶拿着本子过来喊他:“爹,这个字怎么念的,我忘记啦。
”
宋长叙念了一遍,“我换了官袍去书铺买书,你阿爹说你要买新本子,我们全家一块去。
”
陶陶高兴的应一声,听了宋长叙的话从课堂上带来的瞌睡都没了。
“我放下本子就过来。
”
书铺离的不远,他们没有坐马车,到了书铺,宋长叙挑了两本书,许知昼买了一本话本,陶陶挑了三个新本子。
许知昼说道:“等陶陶五岁就要去书院读书,我听说山海书院不错,我们去看看?”
宋长叙牵着陶陶的手,“那就去看看。
”
山海书院已经下学了,宋长叙跟许知昼过去说明来意,门子放他们进来,有一个夫子带着他们在书院逛了逛。
宋长叙问了有哪些夫子,他看环境不错,当然他更看重夫子的能力,一个好夫子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宋大人放心,我们书院的夫子都是耳熟能详的人……”
宋长叙听着确实有几个耳熟的名字,许知昼听的懵懂,陶陶觉得这位夫子说的人名跟菜名一样。
他饿了。
宋长叙:“好,我已经了解。
”
带着陶陶回去,陶陶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三串糖葫芦,自己留了一串,给爹和阿爹一串,收获了许知昼的夸奖。
许知昼:“孩子真懂事,我怎么能让你掏钱请我们,相公,你给陶陶二十个铜子。
”
宋长叙:“……”
作者有话说:
陶陶:二十个铜子,好耶,赚了十个!
小宋:(点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