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2/3)
想起再有一年便开蒙的小表弟,小牛马,请快快长。
“执灯”不在城内,很多年前伊珏还是个半妖,身上有着一半的人类血脉,妖族法力低微的几近没有,彼时又参了军,身上挂着兵卒腰牌,以至他能轻易闯入宫城,给自己找了个姘头。
连当时的伊墨都不愿意靠近宫廷,便知道龙气所在妖邪辟易并非虚言。
所以“执灯”必然要远离宫城,伊珏猜测那不是一般的远。
阿椿过来给他披上厚实的裘皮,将骨灯放在他掌心,然后牵着他去见长平。
长平也穿了厚袄披着斗篷,站在屋檐下等他。
“终于能看到‘执灯’真面目。
”伊珏有些小激动,在脑海里同白玉山嘀咕:“我要见到你的‘执灯’了。
”
白玉山却说:“我其实从未见过‘执灯’。
”
赵景铄是个稍作出格就被臣子上折子阴阳怪气的陛下,他满辈子广为人知的出格只两回,一回弑亲纵火,一回好男妖美色。
其余的事情,他虽然脾气不太好,心眼有点小,言官们阴阳怪气指桑骂槐每个字眼都能抠出骂他的话,但人家大声当面说,他也能摁着性子让自己面不改色的听。
毕竟臣谏君是本分,他自己发俸禄请人做的便是这份活。
“执灯”是在他手上立起的雏形搭出的架,真正在外奔波招揽妖鬼的是当时的亲卫军统领,收揽情报总领细务的却是太子,他坐在案前只需隔段时间将汇总梳理过的条子审阅过,大致把控着进程,无需露面亲身相见。
落在他身上的眼珠足够多,不必将更多的视线都聚集到自己身上,让本就连绵不断的阴阳怪气折子里添上新的说辞,很是避免了这些做本职工作的臣子们又多了个头颅落地的理由。
伊珏忽地在脑海里发出“嘿嘿嘿”地笑声,一听便不怀好意。
白玉山说:“作甚?”
伊珏:“你还记得那个七十多的老县令,请辞折子里说要为父母守墓?”
他一提白玉山就记起来:“是那个四十多岁父母就去世的怀宁县令?”
白玉山问:“怎么提起他了?我记得他辞官后回祖籍养老,没两年就去了。
”
伊珏“嘿嘿嘿”地笑,他是无意中看到那封请辞折子,当时大受震撼,当着一个弑亲人的面,着重点明自己是个老孝子,顺便阴阳一下忤逆不孝的陛下,彰显自己风骨的老东西——他那时还年轻气盛,实在见不得这种端起碗吃饭,放下碗砸锅的行径。
“他回乡修了个大宅子,五进的大院,守墓反正我是没看到,倒是每天大门敞开人来人往,宴席流水不断。
”伊珏说:“我本领低微嘛,又惦记着他对父母的孝心,便找了两个游荡的鬼物帮忙化作他爹娘的样子,去他梦里与他谈谈孝心和承诺。
”
老孝子被吓得够呛,匆匆带着人就去了父母坟头,做了场隆重的法事,便在墓地结庐而居终日食素念经,却吃不了这份苦,半年就没了。
“……你私底下还做了些什么?”白玉山说:“都说来听听。
”
伊珏说:“记不起来了,我那时一边替你戍边一边回来贪你美色,奔波千里,四条腿都跑细了,哪里还能注意到那些琐事。
”
能记得并注意到这份折子,还是当时千里奔波回来,人家忙着批折子不搭理他,一生气便将案上的奏章都掀了个干净,硬将人扛起来就往榻上奔,路过一地洒开的文书时,瞥了一眼。
一眼扫过去,当时毫无想法,事后回到边疆坐在草地上晒月亮都静不下心,总是回想起那折子上的指桑骂槐,就想看看这位四十来岁父母双亡,七十来岁才想起去守墓的老头有多忠孝节义。
结果费了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