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3/3)
说空军工程大学内男生居多,女生可是香饽饽,她毕业就可以事业婚姻双丰收。
连女生可以报考的专业她都替女儿选好了,通信工程、指挥自动化工程都很不错,未来肯定会在相对安全的地面单位工作。
但哈月誓死不从,她根本没想过去读军校,也不想毕业后就嫁人,她那时候一身反骨,认为母亲的安排无异于剥夺了她未来几十年的自由。
目的,不过是把她身上的价值迅速变现。
所以,后来她假装同意母亲的意见,但报志愿时,偷偷填写了蓟大外国语学校的对外提前批。
因为这个,赵春妮直到她离开家那天都在和她冷战。
刚满十九岁的哈月一个人搬着行李箱排队买票,在绿皮车的硬座上熬了两天才晃到蓟城。
中途她晕车,什么都吃不下,一闻到同车厢内有人用热水冲泡面就跑到车厢与车厢之间的厕所里呕吐。
就在她好不容易下了火车,上了公交,像只孤魂野鬼飘来游去,在诺大的蓟城里辗转半天来到校园。
办理好了入学手续,哈月还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松口气。
刚推开自己所在的女生宿舍门,她的自尊心就被彻底碾成了齑粉。
宿舍里的女生几乎都在家长的陪伴下提前一周到达蓟城,即便是家就在蓟城的两名舍友,也于昨天正式入住宿舍。
没有人卡着第二天就上课的开学时间来,除了只身一人涉世未深的哈月。
这一周以来,针对哈月贴在上宿舍门上的名字,七个女生已经集体讨论过,所以一见到她本人,她们就兴奋地抛出了那些问题。
“哎,哈月,你家哪儿的啊?”
“高考成绩多少?”
“你父母做什么工作呀?”
“在老家有没有男朋友?”
“对了,你是不是少数民族啊?你们偏远地区的,分数线本来就低,再加上高考有特殊加分?你可占大便宜了!”
“我听说你们那边上学都晚,我们几个都是十八,你是不是年龄比我们都大呀?”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很寻常的信息互换,二十六岁的哈月相信,当初室友们的七嘴八舌并没有过多的恶意。
大家只不过想要迅速了解她,打破时间线上的隔阂,重要的是,根据年龄做一个老大到老幺的“小团体”排位表。
但当时十九岁的哈月在这些问题中变得异常敏感,谎话几乎是没打草稿,便从嘴里冒了出来。
“我家就是蓟城的诶,不过我父亲是做生意的,我们一家经常全国各地跑。
”
因为家里做生意忙,所有没人来送她上学,因为家里做生意忙,所以她曾延迟一年入学。
也正因为家里做生意忙,她家有些富裕的小钱,所以哈月才得以在高考前转学到分数线相对低些的偏远地区,得到了靠少数民族加分的特权。
这就是谎话的伊始,后来那些滚雪球的细节不过是为了丰满人设的基操。
在被人嫉妒与被人歧视之间,哈月用了两秒钟就选择了前者,但却用四年来为自己俄顷的虚荣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