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翌日扬沙(3/3)
事和他合作的出版社不知道,那些隔着网络追捧他的读者不知道,帮他包装新书的策划人和编辑也不知道,文学批评家们充其量觉得他的书越来越呆板,刻意迎合市场的成分很重,大约已经放弃写真正想写的东西。
只有周双知道,商业化是薛京的下下策,如果下笔有神助,哪个傲骨文人又真的愿意卖课教别人写作呢?他近期捧起来的那些艺术大咖没一个是真的还在用心创作的,向公众展示够了有趣的灵魂,必经之路便是带货赚钱。
写文学报告是薛京最后自救的求生圈,自讨苦吃,唯恐业荒于嬉,日子久了真的一个字都打不出来。
右手给办公室外面的助理拨了个内线,告诉她现在去趟薛老师家,周双嘴里反问他:“不就一万多字吗,这么费劲?你之前写那几篇不是挺快的。
糊弄糊弄呗。
网上搜搜,东拼西凑。
”
“这报告你要是真难办,我找人帮你写。
”
“这周不回,下周回吗?开个会,讨论一下课程内容。
咱们得趁热打铁,出个进修研习班。
”
“还得安排影棚给你拍几张硬照,新课程得有新包装。
”
“你说他们这波立志当网络作家的小孩手里到底能拿出多少钱啊?上千的话是不是有点儿多?咱们敢把这个价格顶到头吗?”
“嘶,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事儿。
”
“这帮买你课的孩子应该都成年了吧?不存在用父母的钱超前消费课程的问题吧。
哎呀,这个我可得记下,回头跟法务讨论一下。
咱可是正经赚钱,别再闹出官司。
”
“我臭了到没事儿,换个壳子接着干,主要怕对你影响不好。
”
薛京现在靠脸吃饭,总不能再整容换张脸。
周双在电话里纯属是自问自答,想一出是一出,脑子里的点子蹦得比ADD患者还快。
薛京听着,烦着,眼睛落在自己手机的充电线上。
线应该是哈月走前帮他插到手机上的,他一想到昨晚,心里就很焦虑,不只是对待哈月该怎么办,还有他自己到底要如何自处。
薛京小时候的语文老师是一位略懂心理学皮毛的中年未婚女性。
那时候他特别崇拜对方的授课内容,连带着也很把这位老师说的话奉为圣旨。
她每次在班会上讲到家庭教育关系,都会告诉同学们,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用以警示: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养成至关重要。
所以打那时候起,薛京就特别害怕听到那句:儿子长大后像父亲。
他决计不想变成薛连晤那种人,所以记忆里自从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开始,他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跟他爸背道而驰。
他爹坏到骨子里,他就要好给他看。
他爹拿规则界限当笑话,他就要守着自己的四方块。
可昨天晚上,他一失足成千古恨,还是做了一件特别不道德的事情。
他不清不白的和前女友躺在了一张床上,没名没分。
问题是,过程中他还一边痛一边快,体验得很极致。
人要是真能糊弄得了自己就好了,装纯良,装无谓,装特成功,装得二五八万,装成才华横溢的大艺术家,生活要是纯靠演戏,弄虚作假,那这辈子什么事儿都不那么难了。
就像他父母,演了一辈子戏,在外人面前也活得挺光鲜。
关键是他不能,他这人就是拧巴。
他既没有薛连晤和冯韵那么假,也没有周双那么真,对金钱的追求到底不能成为他人生的唯一目标,他的一辈子还有那么长,像是望不到头,他还想要些震耳发聩的热爱。
而这些热爱里,兜兜转转还是包含着哈月。
一个不那么好的人,却也不足够坏,像是硬币的正反面。
鼓足勇气起手将硬币抛向空中,拂去前尘,再落下时,还是真诚占据上风。
所以薛京答应了一声,语调很淡却很稳,“是,一万多字肯定不够写,绥城这么好的山乡素材,要深挖起来,东西还是很多的。
我想打底要几十万,再加上风力发电行业潜力很大,为了调查研究,我明天得先去考个高空作业证。
”
至于考证,没两三个月是下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