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相谋(1/3)
关于秘密安置冈村宁次的安全屋选择,和他在两年前投降签字仪式后居住的金银街上的洋楼不同,玄武湖翠洲的励志社招待所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思路。
在军事法庭的初审之前,冈村宁次在南京属于半公开的“软禁”,当时的地点是何应钦安排的,因为那里靠近一个坟场,大白天都没有什么人。
但这个地点在他被押解到上海候审后被曝光,因此这次初审不判过后再回来,国防部二厅厅长奉行着藏木于林的哲学,让他和其随行人员住进了接待美军军官的励志社。
这样,无论是冈村宁次出行,还是国民党内军政高层来访,都显得自然,还以为是美国的军事顾问团又来了一个什么专家。
而且玄武湖这地方,贴近自然、闹中取静,冈村宁次本人也很满意,还当面感谢了侯厅长考虑到自己的身体健康。
兰幼因假装游客坐在船上,远远看着那座掩映在繁茂松竹之间的建筑,心里想也是:侯厅长还真是考虑周到。
二厅侯厅长这个人,据她了解,其实不是情报人员出身而是从军队里硬干上来的干部。
当年乔鸣羽在驻滇西第五军的时候,他是参谋团的副处长。
但也就是这个缘故,他做情报厅长这个位置,是有人对他的能力颇为质疑的。
尤其是最近,一方面是前线军队抱怨来自国防部的军事情报不准确,另一方面,后方原本要抓的重要投共叛将也没抓着,这些都给侯厅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因此,在南京接待冈村宁次这件事上,他卯足了力气,亲自操办,绝对不能搞砸了。
可偏偏,军人思维还是太光明,情报人员是要走在阴暗的沟渠里的。
根据司机赵明源所说,他每次来接冈村宁次,都是从玄武门进入,从环洲开上梁洲,最后在连接着梁、翠二洲的翠桥上等待。
桥上有卫兵部署,翠洲便是普通游客唯一不能进入的地界。
这种情况下,冈村宁次出现在翠桥上,便是狙击手可以从某处刺杀他的最佳机会。
兰幼因包的游船在湖上绕了一圈,最后在芳桥码头下船,沿着湖神庙、揽胜楼之类的景点一路闲逛,船家兼导游满以为她是个六朝古迹的爱好者,还给她介绍:“这环、樱、梁、翠、菱五洲啊,就是指玄武湖上的五个小岛……”
殊不知,她的脑海中正计算着射击角度、从各个建筑物到翠桥的距离,以及一个狙击手从建筑物背面离开的可能性。
环洲东北岸的佛塔正对着翠桥中段,但是距离太远。
她也想过租用游船行驶到湖中央的时候动手,优点是距离可以控制,视野范围更大,但是逃跑的难度太大。
梁洲东北岸的观鱼台也是个不错的地点,但是太近了,卫兵可以轻而易举地反击。
最后,她看中了梁洲东南堤的一段长廊,与翠桥处于一个三角形的对顶角的位置。
更好一点,是这里一座南朝时期建立的水军操练台。
兰幼因估算着从操练台最高处的阁楼到翠桥的距离大概有130米,射击角度可能窄了一点,但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
梁洲是以秋菊闻名的,今年照旧要举办菊花展,她确信之后的某一天,这里会人头攒动,如果一个枪手在完成了狙击后从操练台下来,混入赏花的游客,斜对角翠桥上反应过来的卫兵即便立刻就追上来,一时半刻也都会迷失在人流当中。
兰幼因想,任少白,我这是替你超额完成了作业。
之后,她重新上了游船,在神策门外拦了一辆人力车,回到了市区。
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文汇报》记者朱颜君抵达了上海,也开始了自己的调查工作。
虽然明知障碍重重,但是就像她此前对兰幼因说的,这件事一旦有了公共价值,她就必须要报道出来。
她当然不能直接去求证冈村宁次是不是被从高境庙战犯监狱被偷偷放了出来,于是她想了一个幌子,以报导日前初次公审的后续为旗号,开始在上海各处奔走。
她先是联系监狱的典狱长,非常笼统地请求采访关于监狱内人员待遇的相关事宜。
典狱长没有同意与她见面,只在电话里草草回答了几个问题,然而,当朱颜君稍稍将话题往具体的服刑人员上转移时,对方就闭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