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猜猜谁没被邀请(3/3)
道:“我家长福还说我得罪了诸位朝臣,所以老天官才不邀请我,我说这怎么可能,诸位大臣都是我大梁肱骨,我不过依律纠察,怎么就成得罪朝臣了,这不是说诸位臣工心虚吗?我当时就骂了长福,这不,这次我都没带长福出门!长福这话太过分了!我和诸位关系好着呢!老天官,您说是吧?”】
天幕上的画面就此定格,宁王笑中带刀,一身红袍犹如火焰,灼烧满朝官员,晋王咬牙不语,老天官在内诸多官员脸色格外精彩,天幕外,元泰帝都没忍住笑出了声,太子,可真擅长将人架在火上烤,让人进退不得。
【要知道,自鹤仙上任以来,皇城风气大规模开始变化的背后,是都察院不敢惹的,都交给了鹤仙,是春和戏社底下的戏班子收集的消息,都及时汇总在宁王府,是哪家欺男霸女,朝廷有鹤仙带头纠察,民间有戏社广为传播,直指诸位官员最在意的名声,让他们不得不在治国的同时,有效抑制自己贪欲,并管理约束好家庭。
是鹤仙根本不在意在朝中的名声,不在意弹劾,顶着的是一个朝堂的压力,与其说是朝堂孤立了鹤仙,不如说是鹤仙孤立了整个朝堂。
】
【而在这次生辰宴上,鹤仙当面质询老天官,老天官能有第二种回答吗?不能。
因为鹤仙对朝堂的纠察弹劾,名义和流程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鹤仙这次的赴宴,也是告诉朝臣,再不满,都给我憋着,再不喜欢本王,也得给本王笑脸相迎。
自此,每逢宴会,没有哪个官员敢漏发宁王府的请帖,每次上朝下值,遇到宁王,官员也是热情相对。
】
“呵,不怪晋王殿下和襄公子争不过太子殿下。
”秦国公不在皇城,但为将者想要功成名就,又想要安享晚年,那就必须得学会与君王相处的各种方式,学会了解自家君王的想法,这些思维模式,秦国公想法设法的将他们教给儿孙。
“天幕中,太孙与晋王,把朝臣当做拉拢的对象,可宁王,却是为君的思维,君为臣纲,没有君来附和臣子的道理。
臣子不得用,便换一批臣子。
”
“父亲的意思是,天幕中,宁王殿下是真的看不惯整个朝堂?而不是因为贤王之名,在陛下面前自保?”
秦国公笑了笑,“自保?自保不需要做到如此地步,也不需要上门赴宴,这是宁王和陛下,父子俩在过招呢。
”宁王的对手哪里是太孙和晋王,分明是陛下,父子俩一边交手一边整肃朝堂呢。
而赴宴,若没猜错,便是宁王已做好准备,正式收拢人手了。
【在这样的朝堂风气中,鹤仙悄无声息地扩大着自己的势力,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且这种情况下,还能与宁王相处和谐的朝臣,不是有理想的,就是敢赌博的,或者真正清正的,没有谁是能力差的,浑水摸鱼的。
】
除了一些本就高冷的老大人,其余官员哪怕装,也得热情面对宁王,这种环境中,谁还能分清,谁是真心对宁王,谁是假意对宁王啊?我说我不得已对宁王笑脸相迎,你能不信吗?
晋王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用一种头一次认识姜衡的目光看向他,“太子当真……深谋远虑。
”谁能防得住你啊!
【那太孙和晋王此时在干什么呢?】
【太孙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仁善,在士人中传播礼贤下士的美名,在感谢宁王九叔送来的‘助力’,晋王心里憋了口气,又不能真的跑去宁王府揍人,便一边去找成国公府晦气,一边去宫里让亲爹给宁王再送几个媳妇,嗯……此时的夺嫡兄弟组,不得不说,有些抽象。
】
成国公一家子真的无语住了,太孙好歹在认真夺嫡,晋王这是认真的吗?就不怕皇帝真送了,宁王真接了,膝下真有孩子了,弥补了宁王的一部分短板吗?晋王就这么信任宁王修仙?
元泰帝也无语住了,晋王……可能真的只适合在战场上拼搏吧。
真正感觉受到攻击的,反而是所有人都觉得无伤的姜衡,“不是四哥,你这也太狠了吧?老天官人老成精,怎么可能看不出你是无辜的,我也没多坑你啊!”
“这是重点吗?重点是你让哥哥我丢脸了啊!”晋王拍着扶手,严肃反驳姜衡的反驳。
“那你找我啊,往我后院塞人算怎么回事儿啊!我是修道之人啊!你这不是欺负人好人家的姑娘吗?”
自诩不欺负弱者的晋王老脸一红,“我这,我这……我怎么知道天幕中的我怎么想的?!”
看着兄弟俩在这儿激情对喷,姜家其他人纷纷无语了,得,尿一壶去了。
【什么时候夺嫡的火力开始加大了呢?】
【元泰廿三年至廿四年,东宫崇文馆内的,太孙广邀的名士文人,先后完成对《乐经》《礼记》《春秋》的重新注解,编纂农书《农桑志》。
太孙在士人中的名望,一时风头无两,元泰帝顺势,让太孙主持元泰廿六年的会试。
】
“《农桑志》?农书?怎么不说这谁写的?这天幕不该偏题的时候乱偏题,该发散思维的时候又不动了!”姜衡对六经相关内容的注解并不关心,但农书,这个不能不关心啊。
可惜,天幕提了,但还不如不提。
【顺势一说,《农桑志》严格来说算不上太孙功绩,因为此时的《农桑志》是技术人才被要求按着所谓“标准”格式填出来的图名的。
】
众人:?
【而晋王已经拉拢了周王,以及外家同为勋贵出身,排行十二的陈王,在军中甚是有名望,六部之中,执掌兵部。
但太孙主持科举,无疑是让太孙的储君之位更加稳固,由此,两派之间的政斗愈发的火热,你参我我参你,党同伐异,一不小心就牵连一大片,至于为何不找鹤仙的麻烦,嗯……】
【这么说吧,自天官宴后,满朝都是宁王党,满朝都是反宁党,要参宁王一派的人,参谁啊?明面上就一个林朗,还根本找不出毛病,要是强行塞罪证,别忘了宁王在哪个部门:)
且这些年,宁王的春和戏社办得如火如荼,新出了不少为民做主的青天主题戏及元泰帝拨乱反正,重整河山的政治曲目,朝臣再不满宁王,耐不住宁王金身厚啊!
便是太孙和晋王,在他们看来,宁王走的也不是夺嫡的路子,根本就是理想主义者的天生纯臣嘛!若他们是皇帝,还不得狠狠疼爱这样的臣子?
可惜他们还不是皇帝,也并不知道元泰帝对待鹤仙,是又爱又恨,父子俩在梁实录中的记载中,光是争吵对峙的情况,就有三十余次,这还不算私下见面,关于父子俩的对抗路,之后会在父子篇中详细说明。
】
【说回夺嫡的情况,这样的争斗,在元泰廿六年的科举中,达到了顶峰——科举泄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