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纺织与市场(1/3)
【人类文明的演变,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男子的权力在扩大,女子的权力却在缩小,我这里将从先秦到大梁,每朝每代,对女子继承权,户权等各方面的官方律法资料打包放在了评论区置顶,大家可自取,视频中我截取一部分给大家看看。
】
随着天幕的话落,明明是冬日,不少在室内的女子却果断地推开了房门,仰头看向了天幕。
【肉眼可见的,权益在下降,哪怕是看似开放的唐朝,也是一样。
北朝之时女子尚且有田可分,到唐,女性便没有了土地,不分田了,看似一家要交的粮食更少,可布品却要交得更多了,更轻松了吗?怎么可能,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剥削。
】
【而后续的朝代,一般都会参考前朝,吃进去的,是不可能吐出来的。
】
“原来以前的女子,能够有田分吗?”
不止一个女子,不由自主地发出了疑问。
如果不曾看见光明,本可以忍受黑暗。
朝堂公卿们,已经在担忧自己的头发是否还能保住了,这不仅是工程量大的问题,还有天幕这一刺激,他们根本不能拖太久,至少短期内,朝廷需要有态度……
三位公主眼中闪过野心,默契领悟到了对方的意思,这也是在提高她们的权益。
公主的权势,何尝不是处于下降状态?若非元泰帝闺女稀少,她们也不可能有如此大气的封号,与位比亲王的待遇。
【如果看这些文字资料还是头疼,那阿婆主说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我们都知道,一个王朝的风气,是从上而下形成的,我们只从朝堂,不,只从皇室来看,对比一样十分清晰。
】
【秦就不说了,始皇帝没有皇后,从汉朝说起,两汉四百年,你们能说出多少个皇后的名字?在不刻意了解历史的情况下。
】
吕雉,窦漪房,王娡,卫子夫,许平君,郭圣通,阴丽华,邓绥……
名字,名声,都不缺。
【当时的皇后,被称作小君,太子,如刘据,都称卫太子。
】
那可不是,两汉皇后都杀疯了,根本不搞虚的,全是实打实的争权夺利。
【晋朝国情,算了,连皇帝叫什么都没人清楚几个,别说皇后了。
那就再往后,隋唐,长孙皇后算是知名的贤后吧?还有劝谏太宗的历史,但是史书上有写皇后叫什么吗?】
天幕下的众人顿时一愣,是啊,长孙皇后,叫什么名字来着?甚至礼法上开国皇帝李渊的夫人太穆皇后叫什么来着?只记得是窦氏。
【李治的王皇后同样没有记录姓名,武曌是特例,走的是皇帝路子,杨玉环也留下了名字,但那是因为成了亡国妖妃要为君主背锅,到了启朝,留下实际名姓的太后,也就一个,还是因为垂帘听政掌权,朝堂,写史的风气都如此,下面是怎样的,还需要多说吗?】
“所以得有权,才能留下名字。
”贤后?贤名有几个用?
“三妹,之前天幕提到了你的名字,你做到了。
”
邓国公主看到了前路,并拉上了两位姐姐的手,“梦中疯了一回,如今,正好拼一回。
”
太子兄长,已经给了她们机会了,不是吗?
相较于兄弟,她们这些姐妹获得权势,威胁比兄弟们小多了,弱势,同时也是她们的优势。
【鹤仙有刻意去改变这样的情形吗?如有。
鹤仙登基后,就将生母追封成了皇后,塞入了老爹的陵寝,这都常规操作了。
但他要求史官记录之时,增添赵皇后赵淮佑与太祖元后陶雲之名,让她们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名字,而不单是一个姓氏。
】
安王姜衍,楚王姜徵,杞国公主姜瑜纷纷抬起头,心中一怔,就连元泰帝,也不免一时恍然,陶雲,他妻子的名字,但在史书记录之中,他从未注意到这样的小事,他和他的儿女们,也无一人注意到,除了——小九。
【但在此之外,鹤仙什么也没多做。
他只是在自己范围内,将看好的牛马放在了相应的岗位,可以是女子,只要有能力,敢于争取,能自己顶得住压力。
鹤仙的所作所为,均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