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新年,各部门安排(1/3)
天幕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徒留一摊子后续,给大梁君臣们加加担子。
“陛下,如今海外并不平稳,臣请加强沿海出海口的管控,保证百姓安全。
”
天幕上透露出的海贸的利益太大,关键是天幕还给了部分地图,可问题是,现在的海域并不安全,这时候私人出海,回不来的概率太大了,人口可是重要资源,怎么能轻易涉险?
“可,下朝后拿出个章程,上个折子。
”
“陛下,诚然天幕有言,纺织机械不可一蹴而就,然商人重利而无大义,朝廷应早就准备。
”
“陛下,臣请拨款给工部,以研究航海大船。
”
“没钱!”
“没问你,我问陛下呢!”
“没钱!问陛下也没钱!又要打仗又要修筑堤坝,把我卖了户部也没钱!”
“别来这套!你户部什么时候说有钱过?开源节流开源节流,你们户部就只知道抠门!”
“污蔑!赤果果的污蔑!”
“别给我扯这些有的没的,海外可是有良种的!天幕特意提了一嘴的良种,你户部耽误得起吗?!”
天幕只说了新作物,可没说良种,你个老小子扯什么虎皮呢?
眼见又要吵起来,最近这段时间一直提心吊胆的老天官上前一步,“陛下,纺织方面,尚有例(天幕)可循,只是开海之后,势必冲击如今的漕运。
”而这,天幕竟然提也没提。
老天官这话一出,朝堂的吵闹瞬间寂静,一个个退回自己的位置,低着脑袋,老天官这个重点抓的,短时间也拿不出章程来啊!
“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好事?百万漕工衣食所系,陡然面对冲击,好在哪儿?可开口的是一向在朝堂少言的太子,诸位臣工交换着眼神,有些不知如何开口。
元泰帝见此只静静看着,晋王脑子有点晕,楚王鲁王照常摸鱼,赵王周王觉得课题太重,默默加强隐身效果,最后还是老天官上道,顺着问下去:“殿下此言何解?”
虽然天幕中给了老天官没脸,可现如今,老天官在岗还是很办实事的,姜衡自不会刻意为难人,态度倒也自然,平声说道,“漕运主要以调运官方粮食为主,商货乃是兼带,这其中利益如何,为何人所得,暂且不论。
只是据孤所知,漕运的费用甚是昂贵不说,征发的徭役,对百姓而言,可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
又看向户部尚书,“傅尚书,每年朝廷征调多少役夫在漕运之上,又丧命多少,耽误农时多久,可有记录?”
其实在穿越前,他是根本不知道漕运是要用到民夫的,这与杨广让纤夫拉船有何区别?
可当自己打破享乐的假面,再次将自己放在万“民”之中,才发觉,没什么区别,不过是上位者要脸与不要脸罢了,底层的百姓,什么也没有改变。
元泰帝本打算将政务扔给太子,顺势锻炼太子,自己则作壁上观的心情顿时没了,双手揣在了袖子里,跟太子一起,静静地看着傅尚书,连老天官都不动声色后退了一步,还好他不是户部的,这把火烧不到他身上。
大冷的天,傅尚书额头却冒出了薄汗,“回太子殿下,漕运乃国策,征调徭役也是惯例,不然朝廷负担不起偌大的开销,不仅是国库的粮食,还有军粮,都离不开漕运。
”
姜衡若有所悟地哦了一声,语调却骤然下降,“可是傅尚书,你好像还是没回答孤的问题啊,要孤给你们时间去查阅吗?傅尚书一点都不记得吗?”
傅尚书被问在当场,户部左侍郎郑无疾出列,对龙椅躬身,随后才面向太子,道:“殿下,这些数据是得查阅后方能准确,臣知殿下心怀百姓,只是海运前朝也不是没有开过,到底海运艰阻,故而也搁置了。
”
“本朝也吸取教训,一开始便整修大运河,疏浚会通河,便是之后海船有所精益,航线优化,再度开启海运,河运也不可能全然弃之不用。
”
郑无疾,郑国公主姜珊的舅舅,户部二把手,人称郑貔貅,在太子的逼问下,户部也只有他能站出来挡一挡。
“朝廷能做的,也只是监管到位,减少役夫出事的概率……”
而郑无疾出来,也能看出名誉上的老大,和实质干活的二把手的区别,姜衡也不是不知郑无疾说的有道理,正是知道,所以无奈。
但好在,他的目的也达到了,海运是要开的,漕运对民夫的征调上,度是要有的,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太多问题,而减少徭役,现在还没这条件,怎么着得把那岛拿下,海外市场打开,提升大梁的经济实力之后了。
“既如此,那就有劳诸位尽快拟出个章程了,服徭役的百姓,可不是罪犯。
”
太子竟然这么快就松口了?天幕中的宁王可是追着朝臣参的!
果然,太子还是得陛下早早管教,正统培养才好啊!天幕大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