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变法2.0(1/3)
【弘德十四年,鹤仙不得不暂停变法,弘德十五年至二十八年期间:
立太子以释放信号,缓和君臣关系;
追封儒家圣人,同时加码法家地位,相互制衡;
对外收复失地后,将扎根族地极深的大世家迁移至边区;
推行海贸,发展海运,给予漕运压力;
扶持江南纺织等新兴势力,重塑江南商业环境;
科举考试逐步分科,算科,农科,工科,除传统科举外,招收技术型人才,儒学独尊地位大幅度下滑;
大力研发火器,投入军工生产,牢牢把控军队,提高军事实力。
】
这就是弘德帝的慢下来吗?哪儿慢了?
东宫内,以杨乐安为首的,在东宫负责文字类工作的世家小团体连忙凑在了一起。
“我还记得天幕上的地图,边区,这是要我们去蛮夷的区域长住啊,这怎么能生活?”
“是啊是啊,北方草原冷死了。
”
“岭南以南也好不到哪儿去。
”
“西南更是偏远,还难走。
”
杨乐安倒是稳得住,“我都没慌,你们怕什么?”
“莫非杨兄有法子?”
“没有哇,可是我们现在已经在东宫了,而且以殿下的性子,不会不给补偿的。
”
几人面面相觑,好像,是这么个道理?大不了,苦一苦本家。
而他们的本家,各个皆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此刻,族人们却有些上火了。
脱离了本地,那可是一切都要重来,底蕴,有地盘的情况下,底蕴才有用。
这可比元泰帝让他们的小辈去贫困区域当官扶贫困难多了!
“当年汉武帝将豪强迁移至茂陵,如今……”
如今的豪强当然比不上西汉时期的豪强,碰瓷都不够,但他们世家,哎!弘德帝未免太看得起他们了。
而还没有科举的学子,许多都有些着急了,“完了呀,我算学差得要死,九章算术我都看不明白!”
“得抓紧时间背书了,越早考上越安全,谁知道以后怎么变?”
不少商人家庭则感觉迎来了希望,“算学,分科?谁有我们商人会算?”他们可是从小抱着算盘长大的!
家里的孩子读书比不上旁人,但算学一定不能差,等以后改革了,自家孩子考上的概率岂不就大了?
云南某地,周均在田坎上坐着歇息,观看天幕,看见农科,大笑出声,圣天子果真重视农桑!
不过科举开设农科,在他看来效果不如在经业书院开设农学专业,因为农业,是要实践的。
一个示意,周围便有同样农人打扮的绣衣卫上前,周均将他的观点一一说明,由绣衣卫传达。
【弘德二十八年,由林朗提议,朝廷下令,保留秀才户内可以免役的权利,但针对免交公粮的特权,改为免除自己名下及父母名下的赋税,一旦发现帮忙挂名等行为,除去秀才功名。
】
“什么?”
各地的士绅都急了,这可不单是针对秀才啊!
而且,都开始对秀才下手了,那之后呢?
“这怎么可以?穷秀才穷秀才,朝廷这是不让秀才活了啊!”
关系到自己,分明是几十年后的事情,现在的秀才们却一个个都闹腾了起来,纷纷往县令,知府等府衙中去,准备发表自己的意见。
元泰帝莫名有些欣慰,还是张弛有度的,没有一下子打死。
其实说白了,穷秀才,那是对比举人,对比官老爷,对比富商,是秀才自己还要去交际,实际上,秀才的收入和补贴,对比普通人,也算得上富了。
【未继续考取进士,也未担任官职的在乡举人,无论是否继续考取科举,五年一次复核考试,复核未通过,取消举人功名,降为秀才。
】
一众士绅,脸都绿了,这就是在明晃晃的针对他们。
一些考上了举人就摆了的学子,更是天都塌了,就连姜衡师兄葛元龄都脑袋空白了一瞬,不过葛元龄想得开,也无意官场,几十年后的事儿,与他没有关系,就算提前几十年,大不了降为秀才,家里也亏待不了他。
那叫一个摆得明目张胆,理直气壮。
但靠着举人功名在本地只一味享受权力的,早已丢下书本的,就不一样了,这是要他们的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