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学的太宗!(二更(1/3)
《帝书》?!
还是给后继之君的遗产!
朝臣们恨不得自己当场眼瞎耳聋,老天爷,他们没理解错吧?这是弘德帝教导儿孙怎么当皇帝的吧?这是能公开说的吗?
以他们对天幕的了解,既然要讲《帝书》,那里面的内容,多多少少都会涉及到,要命了啊!
没有哪一刻,他们无比希望,这阿婆主,能再懒一点,浑水摸鱼一点,这次的视频,咱就不那么认真做了好不?
很显然,他们失望了。
天幕放出了修仙手札,或者说,是帝书的开端。
[老子曾言:天地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吾深以为然。
①
自古求仙者万万,得道者寥寥,盖因其念重矣。
凡心尚不能控,何以成仙而长生耶?
悲夫,吾亦凡人也,圣人,仙人之心境,路漫漫而不达,虽有心求索,而仙途尤远。
吾尝观夫先人,得道者,无一为帝者,为帝者,虽求仙访道,终不得道,此岂令我舍王冕乎?
非矣,吾虽求道,然责为天下,不可弃也,前人之路不通,吾未尝不可辟也。
帝者,为君,为王,为天子也。
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天地之性,人为贵,而王是人之主业,吾已占其三,唯道不可破。
是矣,为王之道,在代行天道,持天地之自然,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合全天道矣。
何为天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不足者,无外乎百姓也。
]②
“这么大一堆,说得什么意思啊?”
“我不道啊,我又不是读书人。
”
“不是说弘德帝都写白话的吗?怎么还是弯弯绕绕的?”
看不懂的一头雾水,而看懂了的,一个个额头冒汗。
朝臣们偷偷觑了眼太子,您老噼里啪啦写了一通要文不文,要白不白的,就为了最后一句吧?
【什么意思呢?总结起来就是,身为一个皇帝,想要得道成仙,飞升成功,就要像天道一样,损有余而补不足,不足的,自然是百姓,有余的是谁呢?诶,我不用多说,大家懂的都懂。
】
这下百姓听懂了,百姓高兴了,但是钦明殿君臣就不太高兴了,臣子是不安,元泰帝嘛……
他是通过前几期的视频,加之儿子的性格,他太明白了,这个有余——算不算皇家,算不算,皇帝本人呢?
毕竟,已经有过宁王撕开皇权口子的先例了不是吗?
虽然弘德帝一生干得很好,甚至好到离谱,可是再度看到小九的心思,元泰帝依旧觉得心里沉沉的。
【然后有意思的来了,这是鹤仙修仙手札开篇的第一页,后面又花了很多的篇幅,来描述百姓的生活状况,要怎样提高百姓的生活条件,让生产者得到更多应得的,当然,这一步步,无疑是在割上层的血肉,甚至要损伤到皇帝自己的私人利益。
】
完啦!天幕竟然直接说出来了!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只说了皇帝的私人利益,而没有说皇权……
【以及说是手札,那是因为这修仙手札,是真的是初稿,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的感觉,看,好多涂抹的痕迹,有时候甚至一页全是墨水,可以说除了第一页,后面都是从一片混乱中找到内容。
】
那些应该是写出来,发现不适合给后人看的内容,有些东西,不教全,只会起反效果,而教全了……赌一个皇帝革自己的命?
睫毛如盖,掩住了姜衡的思绪。
其他人,只会觉得他晚年状态不好,想也不会联想太深。
【所以有些皇帝很难完整看完这一本手札,尤其是努力看了半天,结果还要损害自己的利益,就搁置了。
却不知,在后面,虽然仍旧潦草,但可谓是手把手教导一个皇帝,该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力。
】
“糊涂啊!”
在家的宗室纷纷恨铁不成钢,虽然有些猜测弘德帝要损宗室补百姓,但前面视频也说了,海贸收益,他们也是占了大头的,到底是亲戚呢。
所以此刻,他们无不痛惜,恨不得自己看这本修仙手札,“你都是皇帝了,能损害你多大利益,你不还是皇帝吗?!你倒是看看弘德帝治下的江山啊!蠢货!”
弘德帝是为百姓付出了,可你倒是看看他得到了什么啊!
金山放眼前都嫌累不去拿,真是……无可救药!
[不是当了皇帝,才有了权力,能号令天下,而是天下人都信服你,你才能真正当好一个皇帝。
皇帝,掌控着最大的权力,同样,权责一体,也背负最大的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是否有责,暂且勿论,但皇帝,必然是第一责任人,若天下混乱,民生多艰,百姓离散,这样的皇帝,纵然“辛劳”一生,也成不了仙。
要当好一个皇帝,便要行使好手中的权力。
]
他们知道,重点来了。
不过,还真是时刻不忘成仙呢。
且不提臣子们心里如何作想,亲王和宗室们,倒是一个个看得认真,与手札开篇的故弄玄虚不同,这后面的内容,简直太精炼了,生怕后代的皇帝看不懂一样。
他们可得好好记下来,他们没法和太子争,但可以教给儿子,让小一辈的争太宗的太子!
太宗的太子禁卫都是配齐了的!
诶不对啊,有不少人忽然一个激灵,弘德帝都能把这些写到手札里传下去,怎么,废帝姜桓,好像一点没学到啊……
是蠢笨呢,还是根本没被教导呢……
这禁卫……配齐了好像……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也没什么太大的作用……
[身为皇帝,最重要的,不是正统之名,而是兵权之利,掌控了兵权,皇帝才坐得稳。
]
这是自然,没兵权当什么皇帝,傀儡吗?
【别看这句话像是废话,却是历史上无数鲜血淋漓的经验总结。
】
【更犀利的内容还在后面。
】
天幕又放出来了几页拼拼凑凑起来的内容,而这些内容,让无数文臣快憋不住了。
[宗室子弟,纵不能袭爵者,也应上课学习,不可堕了姜家名声。
除开太子外,皇子皇孙,也应接受更高的要求与督促,文武皆学,再依其天赋,专精一道。
若学文,亦不限于君子六艺。
天赋极佳,堪为太子者,可由文武官员启蒙,但为君之道,需皇帝亲自教学,皇帝不可懈怠。
君臣关系衍变数千年,皇帝与太子自古难以相处,太子无有标准,臣子却早已有面君模板,不可让太子,常年长于臣子之手。
太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