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朝堂上见血(2/3)
第一梯队。
“杨乐安,你们几个这些日子,琢磨一些檄文之类的,指不定什么时候要用到。
”
就算现在吃灰了,等以后也能用上。
八月底,五国使团入境,带来朝贡的礼物,看着就很厚。
“琉球的贡品最为厚重,粗略估计,是以往进献的两倍;其次安南,相较于往年多了约五成;而后是倭岛,不过礼物虽厚重,却派遣了一个将军前来;高丽只多了一成左右;至于南吴,看着东西不多。
”
使团还未入京,相关消息,却已经到了北辰殿。
几位核心的权臣与亲王公主,也都聚在了北辰殿。
“都暗示了,高丽还是这么穷?”这是不懂事啊。
“高丽向来如此,倒是倭岛,果真别有用心,竟派遣将军出使。
一时倒是不知,是来朝贡赔罪,还是来挑衅了。
”左相语气虽缓,杀气却重,应该说,他们都一致认为,倭岛此举,乃是不尊宗主国,岂能咽下这口气?
“倭岛狼子野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姜衡承认,无论倭岛怎么做,他都看不惯,但那又咋了?
“不说这个晦气的了,倒是南吴,贡品不多不少的,来干嘛的?认错的态度也不对呀。
”在姜衡看来,这南吴的态度,有鬼呀。
“不过是一群残兵败将,也就相当于富裕一点的山大王,九弟莫要忧虑,他们不敢如何!”晋王拍拍胸脯,并不把南吴放在眼里。
“南吴的战船如何?”姜衡又问。
“启朝末年,五方格局,南吴靠海,战船与海军,皆是上乘。
”左相没有说死,但意思就是,南吴的战船技术与海军能力,是其他四方实力所不能比拟的。
至于现在,大梁统一了中原,航海能力与南吴相比如何,就得看这些年南吴有没有进步了。
“安南和高丽都是派的王子前来,琉球,南吴,倭岛,没有王室子弟前来。
”袁尚书适时出声。
藩国派遣的使团有哪些人,往往能看出一个藩国的态度。
南吴若是服软想要回归中原,那就不会不派遣王室子弟。
这么说吧,当初各方势力你打我我打你,但是等梁占据绝对的主导后,各方都送了“女儿”入梁王后院,便是败逃前的南吴,也是送了的,只不过其他势力输了就输了,没有像南吴一样远离中原故土的。
而老吴王送给梁王的女子,便是如今小十一福王的生母田婕妤,老吴王的义女,算起来,也就是现任吴王的妹妹了。
若是真有心相交,怎么也该派遣一个王室子弟前来,好歹有名正言顺的关系在那儿可攀,对方却偏偏没有这样。
所以,南吴定然是有点问题的。
“安南其实也到了该朝贡的时候。
”鸿胪寺卿对安南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虽然天幕透露元泰帝与宁王因为安南使臣吵了架,但目前来说,安南的野心属于可见的,正常的。
其他人也想到了这点,“就天幕的时间而言,这安南反倒是迟了。
”
“这两三年沿海管控得严,也不允许私人出海,与禁海也相差无几,安南犹豫倒也正常。
”
破天荒的,这竟然是太子说出口的话。
所有人看向了太子。
姜衡无辜得很,“孤向来实话实说,而且孤也没说,不监管安南使团。
”
这才正常嘛!
老臣们这才放下了心,继续分析了起来。
到最后,邓国公主这才开口,“这次接待使臣,我想出去溜达一圈,抛个饵。
”
若真是有人偷渡了出去泄露了消息,那泄露者大概率是知道邓国公主这个人的,外藩的使臣呢?就看各使团是什么反应了。
是惊讶,是疑惑,还是……有压力呢?
**
这一次的朝贡,朝廷特意让几个藩国一起从宁波府的港口上岸,五国使团甫一上岸,上扬的标准弧度的嘴角就有些僵硬了,这周边的卫队,是不是太过隆重了些?
可等到入了京,进了驿馆,又觉得,是不是太不隆重了?
安南使团中的负责人李庭荷是一个关系户,可这次却发现,原本鸿胪寺中认识的人,都换了,宫里的姑姑也没派人来联系他,这就不妙了。
终于找到个机会,私下询问鸿胪寺署丞,往人袖子里塞了荷包后问道,“这位兄弟,上国的李修媛是我姑姑,我记得之前来的时候,不是住的这儿吧?可是上国有什么旨意?”
署丞左右看了看,没人,这才在李庭荷的期待中吐露了一点边角料,“如今太子掌权,年轻气盛……哎……”
话说一半又不说了,太子掌权,嘶……李庭荷赶紧又塞了一包,署丞在袖子里掂了掂,也没有回答,而是反问,“贵国以往不是独自前来吗?这次怎么和几个藩国凑到一起了?”
李庭荷神态带了点焦急,忙解释道:“可是有哪个不听话的惹怒了上国?我安南实在是不知啊!上国这两年沿海只进不出,我们担心上国有计划,生怕影响了。
”
“至于这次,乃是琉球相邀,我们便斗胆一起前来。
”
说着,又往署丞袖子里塞东西,言辞恳切得不得了。
署丞叹了口气,“也罢,也罢,李修媛也颇得陛下看重,想来你们和倭岛也不一样,哎呦呦!”
署丞忙打了自己嘴巴一下,“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