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东宁郡王(1/3)
“不知我琉球可有幸,得上国看重?”
吴使宋鑫还没回答,琉球使臣何汇便抢先开口,太子既然问的是‘各位’,那就是意不在南吴一国。
“上国知晓,我琉球分独岛与群岛,但有一事,贵国或许还并不知晓。
那群倭寇,一直侵扰的便是我国群岛上的同胞,为此甚至想要分裂我等。
若有上国驻使馆坐镇,我琉球上下,也可安心呐!”
姜衡前世的印象中,隋朝之时,就有记录隋炀帝三次遣使“流求国”,学术界就其位置有所争议,但隋唐地图上,流求位置都是湾湾岛,包含了琉球群岛,即是泛称。
元明时期文献就常称湾湾岛为小琉球了,群岛则是大琉球,明朝琉球成为藩属国,永乐年间后建立联系,才逐渐成为中原行政管辖范围。
这一世则有所区别,如今琉球依旧是统称,而倭岛依旧野心勃勃,侵扰琉球群岛,现在已经有独岛和群岛之分,怕是再过些日子,就又要分大小琉球了,这可不妙。
“这有何难,”对于琉球使臣这话,姜衡是疯了才会拒绝,“琉球与我福建本就一衣带水,更有遗民往来,要往深处来说,本就是一家人,如今有外人欺负了尔等,朝廷又怎能置之不理?”
既然琉球现在主动要求驻使,那对琉球的态度自然不能与对外藩一样,要有所区别,就看琉球使臣是什么反应了,是觉得中原越线了,要慢慢来,还是直接接受呢?
一家人……
琉球使臣当然听懂了含义,当即表示,“太子殿下,我等子民,终于有家了!”
当臣子的,在哪儿当不是当,反正王上说了,只要他还是王上就行。
故而,使臣继续感动并暗示道,“太子殿下容禀,我王感念中原许久,只是倭岛在侧,不敢轻易脱身,如今有朝廷相助,我王亦渴望回到中原呐。
”
诶?这就是意外之喜了。
“游子归降,岂有阻拦之理?既如此,孤做主,封琉球国王为东宁郡王,为其在京中建造王府,只是琉球事未了,还需其坐镇,若郡王感到辛劳,朝廷可派人相助。
”
何汇眼睛一亮,朝廷可太有分寸了,言下之意,琉球事情了了(倭岛不足为惧了),东宁郡王入京养老,其子嗣是留在琉球管辖琉球,还是跟着入京享福,都看他们自己。
“臣代郡王,多谢朝廷恩典!”
使臣与太子,一番你侬我侬之后,何汇这才起身,满脸笑意对几位同行抱拳,“一时激动,让诸位见笑了。
”
“于贵地而言,这是好事。
”宋鑫也恭喜道。
在他看来,这的确对琉球而言是好事,琉球与中原隔得太近,却又没有紧挨着,是一个既安全,又危险的位置。
倭岛更是心思极大,想要一步步蚕食琉球,那中原之外的海洋屏障,就成了倭岛的自留地了?中原绝对不会允许,光凭借这一点,中原必定保琉球,倭岛,也必定会出兵敲打。
现在中原彻底接纳琉球,那其他国家,动心思前就要思量思量了。
但他们南吴不一样,他们吴地到底和中原隔得远,就算大梁有心思,也还是需要吴地自治的,合作就好,想必大梁心知肚明,所以对于驻使馆,宋鑫其实没什么太大的意见。
只有一点:“上国仁德,只是不知这驻使馆,是否配备军队?若有,下臣需先回禀王上。
”
“孤说了,驻使馆是为了双方更好的贸易合作,而不是像倭寇一样侵略,军队算不上,但护卫是要有的,他们不会干涉使馆外的事情。
”
“至于护卫的数量,不会太多,顶多……八百左右吧。
若不够,再派遣,或者有劳你们那儿出点人了。
”
八百人,宋鑫算了算,应当还好,不至于挑动王上敏感的神经。
“受上国庇护,自是应当。
”这就是没意见了。
如此,再互相商讨一些细节,这事儿,就算初步定下来了。
安南与高丽两个王子就有些惴惴不安了,他们两个海上的藩国就罢了,或许还需要借势,我们这两个与大梁接壤的,有必要多个顶头上司在自己地盘儿上吗?
之前他们软和得快,亲近的姿态也比琉球和南吴做得足,可一到这种关键时刻,他们反而并不急着表态。
这就是外藩与汉人遗民的区别,琉球与南吴,虽然不止汉人,但终归是汉人为主导的藩国。
琉球和南吴未必看不出大梁背后的含义,但是那又如何?再怎么样,都是汉人得利,他们的地盘强大了,这就是内外之分。
待这些外藩使臣都离开了东宫,几位老大人倒是都笑了出来,如今有举国之力做兜底,不用担心时间不够,太子殿下便果断转变了方式,果然,天幕是个好东西啊。
至于安南与高丽还没表态,那重要吗?倭岛平定后,高丽还有选择吗?安南,也是迟早的事儿。
“九哥特意叫我来,可是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