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饥荒(2/3)
潮生显得很沮丧,牧青山答道:“大多是饿的,治不了。
”
斛律光放下手头的事,说:“我出去看看,打点猎物。
”
项弦说:“大荒年间,连树皮草根都被吃得干干净净,还能有什么兔子狐狸?别折腾了。
”
“开饭了?”萧琨还是被吵醒了,睡眼惺忪起身。
驿馆外挤满衣不蔽体的饥民,都是跟着潮生回来的,潮生闯祸了般,看看同伴们,再看门外。
萧琨问明经过,便道:“留够咱们自己吃的,余下干粮都散给他们罢,反正明天抵达开封,总归有吃的。
”
乌英纵与斛律光带着干粮出去,散给了饥民,顿时遭到哄抢,老吏忙大声呵斥,无奈人越来越多,项弦只得亲自去解决,说:“各位乡亲父老,再没有了,我们也带得不多。
”
灾民人多势众,竟隐隐有上手抢的架势,只忌惮项弦背着剑,乌英纵与斛律光又似会武,才没有挤进驿馆内。
散完食物后人群仍不死心,为了一点吃的,直在驿馆外等到二更时分。
“本地官员不管吗?”斛律光第一次看见中原的灾荒景象。
“都被吃了罢。
”项弦随口道。
潮生:“……”
萧琨正喝着茶,用了少许干馕,示意项弦别胡说八道,吓到潮生了。
“去岁也是这般,”萧琨说,“自中京至长安等地,连日干旱,每天睡醒一睁眼,天空万里无云。
”
“第三年了。
”项弦年前离了开封前往大同府时,沿途已见了不少易子相食、拖家带口的逃荒惨状,这场饥荒从前年春天就开始,自燕云两地到关陇,再到汉中,估计至少影响了两百万人。
一个打着赤膊的小孩儿从后门沿墙根溜了进来,偷看诸人,萧琨看了他一眼,说:“你饿了么?”
那小男孩儿没有吭声,只盯着萧琨手里吃到一半的馕,萧琨便递给他,问:“你叫什么名字?”
没有回答,男孩儿拿到吃的之后,立马飞快地跑了出去。
潮生眼中现出难过神色,跟了出去,片刻后见他抱来一个瘦骨嶙峋的犹如猴子般的小孩儿。
“是你的妹妹么?”潮生的声音在屏风后说,“她生了什么病?你爹娘呢?”
“都死了。
”那孩子答道。
项弦与萧琨相对沉默,坐着喝茶,大家都吃不下,牧青山索性将手里的饼也一起给了孩子们。
“我再睡会儿。
”萧琨说。
“老乌,斛律光,”项弦说,“你俩轮流守夜罢。
”
驿馆中虽不至于有妖,但灾民实在太多,聚集了近五百人,全坐在驿馆外,半夜若有人饿得进来翻找,丢了法宝便极麻烦。
那老吏守着一盏灯,说道:“下官为各位大人守夜,放心就是。
”
黑暗里,潮生的肚子咕咕作响,只听乌英纵安慰道:“明天回到开封,就有吃的了。
”
“能为他们下场雨么?”潮生在黑夜中低声说。
“一场雨没有用。
”萧琨翻了个身,项弦本以为他睡了,不料依旧醒着。
“换作是谁,”牧青山道,“天灾面前也只能接受,世间本来如此。
”
潮生叹了口气,他一向无忧无虑,此时竟是有了悲悯心情。
这一夜所有人都睡得很不安稳,驿馆外尽是哭声,潮生有生以来第一次半夜起身,出外查看,奈何他也帮不上忙,越看越难过。
“我记得你还留了一小把松子。
”清晨时,萧琨朝项弦说。
项弦警惕道:“不行,都给你好些了,剩的分给阿黄以后,只有十来颗,你还想抢?”
“好罢。
”萧琨本想说,昆仑山上护园神兽给的松子,想必能救人。
“再给你两颗,”项弦想了想,说,“吃完把小金召出来,赶紧回家了。
”
“不是我要,”萧琨道,“给你大宋的百姓。
”
“那没有,”项弦答道,“哪里够分?这是留给我爹娘的。
”
“好,知道了。
”萧琨笑道。
一行人以茶水果腹,清晨时静悄悄从后门出来,与老吏道别。
金龙冲天而起,所有人顿时吓了一跳,跪拜满地。
金龙朝东面离开秦岭,进入关中一带,前往开封。
“到处都是这样啊。
”这是潮生第一次注意到关中地区的大地,金龙飞得很低,掠过平原时,还能不时看见三五十人的逃荒队伍。
“嗯,对,”萧琨说,“大旱,没有办法。
”
中原与秦地的旱情每过十来二十年,就会循环一次,外加黄河不时泛滥,就没有过真正的好年景。
人的力量与天地比起来,实在太渺小了,哪怕身为随心所欲、飞天遁地的驱魔师,亦有所不能。
“他们一路往西南走,想去哪儿?”潮生问。
“入蜀,”项弦答道,“巴蜀是鱼米之乡,或是南下往荆州,去洞庭湖。
”
这是斛律光有生以来头一次进关,对中原景象十分好奇,在西域时,他听过不少中原民的传说,当下总算亲眼得见。
一路朝东,不断接近汴京,沿途村镇总算有了绿意,黄河滔滔浑水东去,云雾涌来,中岳嵩山现出形状,缥缈的水汽之中,开封城现出身影。
萧琨按下金龙,在开封十里外改而搭车。
降落前,他们同样看见了拖家带口、于开封城外聚集的大批南逃难民。
“这里也有。
”潮生说。
项弦说:“回家要紧,过后再慢慢地想办法。
”
项弦雇了马,带他们回往开封,说道:“老乌,你先去准备吃的,快,大伙儿要饿死了。
”
乌英纵快马加鞭,带斛律光回往城中安排。
正值清明时节,开封城一带雨水蒙蒙,四面八方的麦田一片新绿。
进城时,开封的繁华与气派骤然一新。
浓春中景清气明,一派升平气象。
满城以树木、草植的鹅黄绿为主色,辅以白樱,湖面上漂荡着一层樱瓣。
又有大簇杜鹃撞色压在湖畔,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