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一个时代的终结(一)(2/3)
在这繁华的背后,杨小乐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淡定和低调,而梁远除了保持着平常的低调以外,正忙着与众多从国外回来的科技人才见面、会谈。
最终这些有意愿留下来的科技人才将填充到芯片工厂和新成立的苹果公司以及旗下的游戏部门。
估计在年后,杨小乐就终于可以开始过着甩手掌柜的生活了。
为了应对春节过后,开发大楼的建设,杨小乐已经搬离了别墅区,暂时居住在离工厂不远的单独的小院子里,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至于梁远,肯定是最苦逼的一个了,忙完了公司的事情,还得忙新工厂和大楼的事情,经过与杨小乐反复沟通,和杨小乐自己反复思量,终于决定建高楼只用于员工宿舍楼,而高楼建造,在当前属于美国人的技术最发达,于时,这方面就找美国佬了。
前世的美国就是摩天大楼的发源地,进入70年代后,摩天大楼就开始走向衰落,然而,这股建摩天大楼的风潮却刮到了亚洲地区,尤以香港、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为甚。
但是反对的声音,一直就没有停息过。
“9·11”事件——“世贸中心”的坍塌,又重新挑起了关于摩天大楼的争论,让我们听听围绕着摩天大楼的各种声音。
尽管纽约世贸中心大厦被视为纽约的象征,但是一般的纽约人并不喜欢它。
他们更喜欢帝国大厦的造型。
世贸中心庞大得没有了人情味儿。
它是那种可以远观的东西,一旦离近了,它就显得大得不可理喻。
在它落成之时,《纽约时报》写到:感谢上帝他们建的是双塔,否则的话我们简直不敢仰视!
曼哈顿昂贵的地价刺激人们去建高楼,但是在建造世贸中心的所有因素当中,地价并不是最重要的。
可以说,建造世贸中心是不经济的,人们只是为了建立一个象征,炫耀自己的权势、威望和地位。
因为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到那么高的地方住也好、办公也好,并不自然。
从总体上讲摩天大楼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不好,比如高楼下部由于阻挡了空气的正常流动而形成了峡谷效应,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就形成了一股自然界所没有的风。
再如高楼的热岛效应。
高楼东面白天吸热,黄昏时又散热,这就改变了自然界的温度分布,早晚的温度本来应该是有差别的嘛。
但是在这个地小人多的香港,却也顾不得这么多了,也只有建造高楼才能满足将来工人数量越多的需求。
而关于研发大楼,杨小乐决定全部修建成独立的小院子,防空洞上面新建一座别墅,小院子就层层叠叠地将别墅围绕在中间,而这些小院子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理论研发,为理论应用提供技术规范和标准,另一部分作为应用开发,实现理论转化为实物,并应用在相应的产品上。
前者划归凤凰公司,后者暂时划归苹果公司,在平时互不干涉,只有在必要是才通力合作,比如有新的理论产生,苹果公司将配合凤凰公司将理论转化为实物,而如果在研发新产品遇到技术难关时,凤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