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酒吧冲突(三)(2/3)
给后来者吧!
华人出一个推广武术竞技的李小龙就足够了,而他杨小乐要在西方人的强项-----科技方面,树立自己的品牌和延续华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白天的杨小乐也很繁忙,他现在的德语水平完全已经达到了dsh结业的水平了,那么接下来,他就在科隆大学里开始旁听。
科隆大学建于1388年,她位于德国第四大城市科隆,坐落在美丽的莱茵河西岸,在1798年,这所大学被当初占领这个地区的法国人关闭,大学被改为一所中学。
1919年,科隆市政府在1901年建立的商业学院基础上重建了科隆大学,同年建起医学系,第二年又建立了法学与哲学系。
科隆大学重建后仅六年便成了德国第二大的大学,当时仅次于柏林的洪堡大学,然后从1960年开始,该大学全部为北威州州政府接管,因此,科隆大学是一所文理科学校,没有工科专业,最著名的专业是经济学和法学。
杨小乐学习的恰巧就是经济,虽然只要记忆存在,历史不会改变,杨小乐所能实践的经济理论绝对震惊全球。
所以,目前他欠缺的就是理论知识,旁听就是他最好的选择,因为他根本就不需要深入地去学习,之所以学习,也不过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掩人耳目罢了。
苏菲倒是无所谓,杨小乐到哪儿,她就跟在哪里去,深奥的经济理论苏菲居然也能听得似是而非,完全不像一个菜鸟。
于是,科隆大学的教室里的角落里,往往会看见两个带着帽子的少男少女,正危襟坐地认真地听着教授的授课,一边还认真地做着笔记。
没有杨小乐感兴趣的课程时,杨小乐便到学校的图书馆去看书。
图书馆很大、非常大,是杨小乐从未见过规模如此之大的图书馆,狭窄的纵横交错的过道两边,全是延伸直天花板的书架,书架上面全是叠的整整齐齐的书籍,每个书架旁边还有一个人字梯矗立在那里,供需要选择上面书籍的人使用。
杨小乐每次来都是随机选取一本书,然后就在旁边站着阅读起来,他往往看得很快,一般只了解书页里所讲述的大概意思,看看有没有能引起自己注意和感兴趣的地方,所以,一本书通常看得很快,只有关于科技理论的书籍,杨小乐才会稍微看得仔细一点,但是,毕竟目前的与技术有关的知识都属于地基层次,所以,杨小乐也仅仅是查漏补缺,把前世已经忽略不计的基础知识重新学习了一遍,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直到有一天,他翻阅出了一本讲述dna知识的书籍,才认真的看起来。
前世说起dna,那真是一个陌生而全是枯燥知识堆积起来的行业,很多人都只问其声,而不认识其真面目,就算有兴趣的业余人士,都是看着神秘而结构完美的dna螺旋结构图像,而被吸引想要一探究竟,可惜那厚厚的满是化学名词结构的专业术语,让非专业人士头皮发麻。
杨小乐就是这样的人,尽管杨小乐也有好奇心,也对人类自身的dna结构和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