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在他怀里,险些叫错了名……(2/3)
吹,不忍道:“世子他打姑娘了?”
“不!不是的……”
那比打更难以启齿。
姜云婵不想再回忆刚刚失控的画面,索性起身抱起经书,“今晚我去慈心庵抄经,你不必跟着,若是世子来问,你就说……说近日侯府诸事不顺,我去抄经祈福了。
”
姜云婵还是无法接受与谢砚同住一个屋檐下,能躲一晚上就躲一晚上吧。
只有十三天就解禁了,但愿一切风平浪静……
夜已深,寂寂烛光在佛堂里亮了半宿。
谢砚的寝房中,同样灯火长明。
书桌前,鎏金鹤形香炉散发着怡人的檀香味,青烟袅袅。
谢砚负手而立,一袭松垮的寝衣下隐露出坚实的胸膛,犹如驾云而来的谪仙。
他如玉般的长指提笔勾勒着画卷,女子的容颜跃然纸上。
盖因作画之人凛然无尘,自他笔下画出的女子也无欲无求、不染尘埃,似一副只可远观的观音像。
“世子又在画观音呢?”
扶苍进门时,正看到这一幕,不禁上前多看了一眼,又眼神一烫,赶紧退了半步。
那画像远看着圣洁,可近前细辨,才看清女子脸颊潮红,水眸泠泠,耳朵上还戴着一对赤金耳坠,摇曳生辉。
纵然世子只画到女子面容,可他画功斐然,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女子脖颈之下的旖旎风光。
扶苍清了清嗓子,正色道:“世子,晋大奶奶已经安顿好了,不会再让她出来闹事,只是……”
“大夫们求问世子,晋大奶奶肚子的孩子该怎么处置?”扶苍越说声音越小,余光偷瞄着上首。
谢砚未抬眼,笔锋暧昧,面上却仍一副清心寡欲的模样,“侯府长孙只能出自一个人的肚子里。
”
“属下明白了!”
谢砚非长非嫡,坐上世子之位后,没少别人诟病。
身世是长在他心中的一根刺。
因此,侯府嫡长孙的位置只能由谢砚的子嗣来坐,谢晋的种没这个资格。
那么,宋金兰就不可能,也绝不能先于姜云婵怀孕。
扶苍心知主子的想法,这就躬身退下去办事了。
“等等!”
门打开的瞬间,谢砚心里突然生出了个更妙的想法。
“先不急着处置那孽种,你把大奶奶的脉案送来。
”谢砚搁笔,嘴角勾起一抹凉笑,“我那好大哥还不知道这天大的喜讯呢!孩子怎么能这么快没了?”
清越的声音自上首落下来,犹如梵音。
可细细一听,又叫人毛骨悚然。
扶苍脊背一僵,赶紧将脉案呈上,“需要属下把脉案送进大理寺牢狱中吗?”
“不必!”
陆池正在安排谢砚与谢晋见面的事,想来五日之内可成。
这种喜事,谢砚当然要亲口告知他的好大哥啊。
他松了松手腕,这就要移步去书房给陆池传信。
走过为姜云婵准备的妆台时,谢砚余光无意瞟了眼铜镜。
忽而,脚步一顿,食指抚向喉结。
凸起处不知何时染着一抹艳丽的唇脂,似还残存着女儿香,丝丝缕缕钻入了他的鼻息。
想来是姜云婵为他拭汗的帕子上沾染了唇脂,又不小心蹭到了他喉头。
谢砚站定在镜子前,蹙眉默了许久。
扶苍还没见过主子如此正儿八经照镜子,关切道:“世子怎么了?”
“没事,不小心被只娇猫儿耍了。
”谢砚指腹碾磨着唇脂。
这猫儿倒是聪明,在他身上蹭一蹭,三言两语转移他注意力,险些让他忘了她叫错名字这件事。
“这猫儿平日看着温顺,小心眼子倒不少。
”
“是呢!猫儿灵巧,难免挠人的。
”扶苍是个爱猫的人,见世子并没有责怪猫儿的意思,不免也起了兴致,附和道:“猫儿认主的,想是与世子还不熟,才挠了世子。
若是熟了,小东西最是黏人不过的。
”
“黏人?”
所以,她会黏着顾淮舟吗?
谢砚脑海里再度浮现出姜云婵口中那个黏软的“淮”字。
在那样意乱情迷的情况下,她为何会唤顾淮舟的名字?
会不会,在他不知道的角落,她和他也做过一样的事?
她会坐在顾淮舟的腿上,一声声轻唤“淮郎”吗?
会动情地扬起脖颈,任顾淮舟予取予求吗?
谢砚指腹的力道重了几分,唇脂被碾磨干,扑簌簌落在地上。
“顾淮舟如何了?”
话音骤冷,夜色也凉。
扶苍一时没辨清寒意来自何方,赔笑道:“顾郎君好多了,傍晚还托太医传话,说等好了定会亲自拜谢世子赐药,愿为世子肝脑涂地!”
“肝脑涂地?我这门生啊,还是这般知恩图报。
”
顾淮舟这般感激他,要报答他,谢砚不让他报恩反倒显得不近人情了。
“既然如此……”谢砚往慈心庵的方向望了眼。
都二更天了,姜云婵还不知道回来,拜佛拜得真是诚心呐。
谢砚暗自唏嘘:“地藏菩萨诞辰快到了,二奶奶要抄经,你去找淮舟借些朱墨。
”
“朱墨?顾郎君身边恐并没有笔墨纸砚。
”
“他有!去取!”谢砚轻掀长睫,悠悠出声,“二奶奶抄一日的经,你就去他身上取一日的墨。
”
也算,成全他们了……
一阵夜风从门缝吹进来,如软刀子刮着人的皮肉,让人不寒而栗。
扶苍冷得一个寒颤,拱手应“喏!”
“记得,也查查二奶奶是不是让夏竹传了什么东西进杏花院。
”
他的好妹妹,何时也学会暗度陈仓了?
定是被外面那些不三不四的蛆虫带坏了。
蛆虫,就该在黑暗中流尽最后一滴血,悄无声息地死去。
谢砚手指漫不经心划过铜镜,嘴角挽笑。
一道猩红的唇脂印划开镜中他的容颜,犹如血痕蜿蜒,恶鬼浮生……
是夜,翠竹林里的风格外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仿佛沧海碧涛,连绵数里,波云诡谲。
竹林深处,似有惨叫声传来,可仔细一听,却只是风吹竹叶沙沙作响。
姜云婵索性紧闭佛堂的门,将风雨隔绝在门外,一心只抄经书。
过了三日,晨光微熹。
姜云婵的眼皮终于支撑不住,往前一栽,险些磕在桌角上。
一只大掌兜住了她的额头,替她受了桌角的钝击:“妹妹既困了,怎么不回去睡?”
低磁的声音落在姜云婵头顶上。
姜云婵一个激灵抬起头来,正撞进谢砚深邃的眼中。
姜云婵手忙脚乱起身,屈膝行了个礼,“实在是经书未抄完,不敢歇息,不敢对佛祖不敬。
”
“妹妹当真诚心,我当代侯府感谢妹妹。
”谢砚颔首以礼,从带来的食盒里取出几个瓷盘,一一摆在案几上,“我给妹妹带了早膳。
”
“我不饿。
”姜云婵习惯性拒绝他的一切。
“吃些吧,经书非一时半刻能抄完。
”谢砚神色温润如故,又从食盒底层取了朱墨、画卷,摆放在姜云婵对面的香案上。
姜云婵讶异不已,瞧着他的一举一动。
谢砚不紧不慢地用镇纸将画卷铺平,“妹妹为侯府抄经,我岂有旁观之理?”
“妹妹抄经,我画佛。
”谢砚歪着头,对姜云婵温然一笑。
两人在一臂之隔的距离面对面,那笑意如南风过境,徐徐暖暖的。
姜云婵眸光晃了晃,避开了他的眼神。
她并不想与谢砚同处一室,可谢砚要在佛堂画佛像是他的自由,姜云婵有什么理由推拒?
好在,两个人在佛堂独处总比寝房安全得多。
谢砚从小就信佛,他总不至于在佛祖面前,做什么过分的事。
姜云婵放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