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1/3)
守灵仪式结束后,宫中的白幡并没有撤去,内务府大臣与康亲王杰书已经将启奠的一应事务筹备周全,只待皇上点头。
康亲王询问皇上是否要立刻奉移太皇太后梓宫。
康熙彼时正在处理先前一些紧急的奏折,听到康亲王的问话,微微愣住。
太皇太后离去已一月有余,康熙已经在灵堂受了一月,可这会听到钦天监已经算好了吉日,才恍然有了原来皇祖母真的已离他而去的实感。
半响,在康亲王犹豫又要开口再劝的时候,皇上终于应了一声。
康亲王松了口气。
康亲王杰书是太宗皇帝兄长、礼烈亲王代善的孙子,他在顺治十六年继承了祖父的铁帽子王爵位,如今已有近三十年。
他年长皇帝9岁,在康熙最开始登基时一直作为坚定拥护他的核心势力,三番之乱时被任命为奉命大将军,战功显赫。
因而他于皇上心中的地位始终是不同于其他亲王的。
在皇上不顾国事为太皇太后服丧时,他和裕亲王奋力劝谏,才终于令皇上放弃了原本的打算。
见皇上松了口要将太皇太后的梓宫迁移殡宫,康亲王放心些许,他看着皇上脸上难掩的悲痛,劝了一句:“皇上,恕臣多嘴,若是老祖宗还在,定也是不愿意看您一直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的。
”
太皇太后是一个令人尊敬的长辈,她虽不姓爱新觉罗,但一生都为了爱新觉罗家殚精竭虑,且从不居功自傲,在发现前朝事毕后毅然决然退居后宫,甚至连后宫的事都彻底放了手。
康亲王欣赏太皇太后的胸襟,也理解皇上对她的不舍,因而是这朝中难得支持太皇太后不与太宗皇帝合葬的人,但他也不忍见皇上一直这样。
康熙当然懂得这个道理。
只是他与皇祖母一起走过三十年,纵使早有准备,也难以释怀。
他看向了桌子上的荷包。
那是之前塞外巡幸时,乌西哈为了哄他特意送来的荷包,小格格哪里能动得了针线,见嬷嬷始终不松口,她就央着乌库玛嬷替她扎了几针。
因而即使这荷包不合规制,他也一直放在书桌上。
恍若昨日。
=
十格格的病没有好全乎,康熙担心她突然移宫,不适应后反而会加重病情,便让她继续留在慈宁宫的寝殿居住。
五阿哥推测估计年后才会让小家伙搬回永寿宫。
十阿哥起初没认真听,直到听到了永寿宫这三个字,突然转头,看向了说话的五阿哥。
五阿哥见十阿哥突然盯着自己,有些疑惑,眨了眨眼:“十弟怎么这样看我?”
他说错什么了?
搬回永寿宫。
十阿哥在心里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瞪大了眼睛。
八阿哥起初还没反应过来,看到十弟的脸色并不像是因为五阿哥说错了什么话的样子,琢磨了一会,笑了。
八阿哥给五阿哥解释:“不是五哥您哪句话说错了,是十弟听到十妹妹要搬回永寿宫不乐意呢。
”
五阿哥不解:“他先前不就盼着十妹妹能回去?”
六阿哥也笑:“如今十弟自己都搬来了阿哥所,哪里还会如往日一般希望乌西哈回永寿宫呢。
”
五阿哥和七阿哥恍然大悟。
八阿哥劝十阿哥:“如今老祖宗不在了,十妹妹肯定是要回永寿宫的,有贵妃娘娘看顾着,十弟您也能放心些不是?”
才不是——
十阿哥面无表情地鼓起了脸。
他以前请安的时候就发现了,若是与上头的大阿哥们一起去慈宁宫请安,那么不管他们待多久,只要在落锁前回到阿哥所便没有问题,师傅们得知后不仅不会斥责他们,反而还会夸他们有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