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3/3)
对私卫带家属来的,哪怕是带了父母,她也不会反对,毕竟她不能因为人家成了秦放家的私卫,就让人家不顾家人啊。
可是,这没带上父母,带上妹妹来是怎么回事?哪怕下人院子和这边是隔开的,可终归让人很有想法。
其实,她并不反感有主意的人,但是要看情况的啊。
就像洪叔,他之前回了一趟家,直接带了媳妇孩子回来,可好歹也没有直接去闹市院子那边住下,而是先来征求她的同意。
可孟平那边……总之,她心里是有些是不痛快的。
杨海燕:“嬷嬷要说的,不只是这些吧?”刚才莲嬷嬷欲言又止,一言难尽的样子,应该不只是这些。
莲嬷嬷道:“可不是,他们来的第一天,孟平媳妇就来问老奴,她的月例是多少?主要是干什么活的。
当时老奴都懵了,您离开前也没有说过要给私卫家属月例啊。
”
杨海燕:“我的确没说,但大人聘请的只是私卫,又不是聘请他们夫妻,这私卫的媳妇何来月例一说?这不是常识吗?”
莲嬷嬷道:“是如此,所以孟平媳妇来问的时候,老奴也觉得甚是奇怪。
不过老奴说了,这件事老奴不清楚,等太太回来了再说。
”
杨海燕倒是理解莲嬷嬷的说法,毕竟她当人奴婢的,对于不知道的事情,也是不敢拿主意的。
杨海燕点点头:“然后呢,我猜想还有后面的,不然就这件事,也不会让我们莲嬷嬷这样为难。
”
莲嬷嬷趁机说了句好听的话:“太太英明。
后来孟平媳妇便不问月例的事情,而回去了,可等余婶给孟平送了两次饭之后,她又来了,她说我们送去的饭只孟平一人吃吃还好,可他们家里如今有四个人,饭不够吃,是不是我们厨房克扣了他们的伙食。
哎哟,老奴这辈子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人,真真是……”
杨海燕给她倒了一杯茶:“莲嬷嬷消消气。
”
莲嬷嬷:“谢谢太太。
孟平媳妇是去食堂说的,食堂是范婶管的,她当时就说,太太吩咐过,几个私卫吃饭,就给私卫准备几个人的分量,私卫家属的伙食我们不准备。
”
杨海燕:“是,我同你们一起说的。
”
莲嬷嬷:“可是那孟平媳妇不相信范婶的话,就说范婶克扣了他们的伙食,然后范婶气呼呼的带着孟平媳妇来找老奴了,老奴也作证,太太就是这样规定的。
孟平媳妇听老奴这样说,也就不在说什么了。
老奴琢磨着,明儿她会来找你。
”
杨海燕轻笑了声:“那黄虎子的媳妇呢,怎么样?”
莲嬷嬷:“黄虎子一家是五天前到的,只来了黄虎子媳妇一个人,他们还没有孩子。
根据黄虎子媳妇说,当年黄虎子要来服军役前两天才结婚的,他们洞房后,黄虎子就来从军了,她当时也没有怀上。
”
杨海燕:“是吗?”
莲嬷嬷:“可不是。
根据黄虎子媳妇说的,他们那边在男子服军役前成亲的还不少,然后洞个房,就是希望给男子留下一点骨血,有的成了,有的没成。
像她这样的,虽然没成功怀上,但是五年后男人能活着回去的,运气还算好的。
像她男人这样,回去前还能找到活儿的,那算是有出息的了。
”吃穿住都是主家的,每个月三百文钱的月例,也就是一年能省下三两多的银钱。
去别的地方找活儿,也许有月例更高的,比如酒楼掌柜、账房的,但是这和在官家做活的不同。
比如说,宰相门前七品官,也是这个道理。
在酒楼当掌柜、或者在商人家当账房,哪有再官家当私卫有面子。
怎么说,秦放也是七品官,朝廷有文书的。
就像现代,有些男人做销售的,一年几十万,收入比公务员还高,可为什么有些女人找对象还是看重收入略低的公务员,身份不同啊。
杨海燕仔细听着莲嬷嬷说,倒是有几分明白了:“你对黄虎子媳妇的印象看上去挺不错的。
”
莲嬷嬷心一惊,担心太太以为她结党,她马上解释:“相比于孟平媳妇,老奴倒是觉得黄虎子媳妇实在些。
老奴活到这个年纪了,看人还是有几分眼色的。
”她没有否认,因为否认太过心虚了,所以干脆承认,她对黄虎子媳妇印象是还不错。
杨海燕想了想:“黄虎子媳妇多大了?”
莲嬷嬷:“二十四岁,比黄虎子大三岁,黄虎子今年二十一岁。
他们成亲的时候,黄虎子十五,黄虎子媳妇十八。
黄虎子媳妇之所以嫁给黄虎子,也是因为十八岁的老姑娘家里是个没人疼的,不然谁家舍得大闺女嫁过去当寡妇?”嫁给服军役在即的小伙子,可不是要做好当寡妇的准备吗?
杨海燕:“嬷嬷,要不这样吧,暂时先看看黄虎子媳妇的品行。
如果可以的话,当时候让她在宅子里干活,至于做什么,到时候再安排。
”反正人是不够的。
“对了,外面的婆子暂时就不用买了,如果私卫的媳妇能用,那就用他们的。
毕竟私卫以后可能会跟着大人,用他们的媳妇也合适些。
”
莲嬷嬷:“是。
”
杨海燕:“还有一点,未婚的姑娘不要在宅子里走动,尤其是不要让其在外院和正院走动。
”虽然秦放不爱去外院,书房也在正院,但是难免会碰到。
莲嬷嬷的眼中闪过一抹狠光:“是,老奴明白。
”这些个事情她比杨海燕还精,有些姑娘专门动那种心思,骨子里就贱得很,好好的外头正牌娘子不做,非要上赶着做个妾,这不是骨头贱是什么?
杨海燕起身:“我去沐浴了,这几天赶路都累坏了,明儿会起的晚些,不用叫我。
还有孩子们,也不用去叫他们。
”
莲嬷嬷:“是。
那明儿做酒酿圆子?等您起来了吃?”
杨海燕十分惊喜:“家里有酒酿吗?”
莲嬷嬷:“算着您和大人这两天回来,前几天做的酒酿明儿能吃了。
”
杨海燕:“太好了,最近就馋酒酿的味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