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门客(2/3)
位激动了好长时间才平静下来,闻棠将他们带到府中正堂。
刚一进门,便感到一股暖意扑面而来,即使二人家中不富,也知道正堂是专门用来招待贵客的地方,广牧君是个细心的人,知道他们远道而来,早已备好汤和热羹,为他们暖暖身子,当即心中又是一阵感动。
招待好二位英才的家眷后,闻棠将他们留下与其详谈,开口便是:“闻棠心中辗转,之前想过千万句话想对二位英才诉说,可真到重新与您相见时,最后千言万语却只汇成了一句……”
“二位可愿意做本君的门客?”
养门客这个风俗自古有之,将其发展到顶峰的就是战国四公子,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虽然有打击这种风气,但秦朝很快被灭了,这种风气就重新死灰复燃,如今汉朝的养客之风虽然不像战国四公子那时候声势浩大,但也并不小。
譬如大名鼎鼎的淮南王刘安,他就招揽了很多门客,笼络人心,门下食客,趋附至数千人,什么炼丹的、写书做赋的、搞音乐的、当剑客的……各种各样都有,堪称百花齐放。
但也有例外,比如卫青,他虽然战功显赫,可却从不养士。
曾经有位名为苏建的将军劝他顺着风气养几个门客,这样可以在贤士大夫中获得好的名声,但却被卫青拒绝了。
他认为当年田蚡当丞相时养了许多门客,使天子厌恶,所以他当臣子的不用在乎这些虚名,更不需要招揽人才。
只要做到履行臣子的责任,恪守法律就可以了。
闻棠也挺赞同卫青这个观点的,但她招揽的可不是什么贤士大夫,只是两位农人,更何况兴许日后还要将他们送到三辅地区种田呢,我们都有着光明的未来!
本来二人还害怕闻棠不招揽他们为门客,现在听到闻棠主动开口,自然很快点头同意。
氾贾激动道:“我们这些贫贱之人,疏庸愚钝,每日手足胼胝以养亲眷,何德何能能得您看中啊!”
闻棠:“氾老莫要妄自菲薄。
”
她已经不记得自己这是第几次劝别人别妄自菲薄了,反正氾贾能说出这些话肯定是和愚钝不沾边。
她道:“自我大汉开国以来,孝文、孝景皇帝依次发布《议佐百姓诏》和《令二千石修职诏》来劝课农桑,佐助百姓,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二位之才,正在此处。
”
这一番话,给他俩说得是热血沸腾,恨不得现在立刻奔向田间,为大汉做些什么。
闻棠:“既然二位成为本君的门客,那本君自然也不会亏待你们,等明日我便向陛下上书,为二位讨要个官职。
”
说是讨要官职也不准确,也就是一个底层小吏,若是还想再往上升,那就要靠自己的能力了,可这对于他们来讲已经很棒了。
还有官职可做?
这简直就是意外之喜啊,他们以为能被县君重视已经很好了,没想到居然还能为吏?
“不过……”
闻棠这个转折,将他们的喜悦之情卡在嗓子眼,不上不下的,很是紧张。
好在她并没有停下多久,继续道,“今上提拔人才只看能力,不管出身。
”
这话是有点假,但能大幅度提高他们的信心。
“我相信以二位的能力肯定可以的。
”
对于他们来讲,先别管什么今上不今上的了。
什么战国四公子,什么淮南王,什么文信侯吕不韦,你们养了那么多的客,却都没有我主君心诚为民,我主君才是世界上最好的主君。
战国四公子的门客们也是生错了时代,否则他们也一定会认为广牧君才是最礼贤下士的那位君子。
如果闻棠知道他们的想法,一定会说:补药辣菜啊!
接待完毕这二位英才,闻棠便回房写奏疏去了,不只是向刘彻推荐他们,还有马上又要春耕了,闻棠将能以水流为动力取水灌田的筒车和能清选粮食的风扇车,还有适应旱地区域的代田法也一并写了上去,反正对于能给刘彻多找点政务干这种事情,她向来乐此不疲。
唉!
闻棠明知道刘彻天天夸自己有大才华是想让自己给他干活,但因为老板给的太多了,她就只能像个永动机似的干活了。
还有,上林苑那几匹宝马什么时候到?!她已经把马厩清理好了!
写好奏疏,再附上图纸,因为闻棠明日要去朝会,为了养足精神吵架,她很早就躺到塌上准备睡觉了,不过因为这是她来到长安以来的第一个朝会,难免有些紧张,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于是又进入到图书馆中。
正经知识学得多了,有时候也可以学点冷知识。
比如诸葛亮骂王朗,陈琳讨曹操……
第二日闻棠起得很早,又检查了一遍今日要上交给尚书署的奏章,确认无误后去往未央宫,开始她人生的第一个朝会。
西汉朝会开始时间为平明时分,也就是凌晨三点,现在又处于冬日,视线中一片灰雾蒙蒙,今日就是普通的议政朝会,地点在未央宫的宣室。
她们这些官员候在室外,等待朝会开始,旁边有许多巡逻的车骑步卒保卫宫殿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闻棠抬眼望去,全都是人,但有印象的不多,能说得上话的就更少了,找准位t置后,忽略掉周围那些或是探究或是敌意的眼神,安安静静站在原地等待。
时间到了,钟鼓乐声响起,百官脱履解剑,按照顺序进入殿中。
功臣、列候、诸位将军等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