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朝会(2/3)
文石之陛,涉赤墀之涂,当户牖之法坐,尽平生之愚钝,及白首之未悔。
”
这是汉元帝时期一位叫做梅福的大臣上书让皇帝广招贤士的言论,大致意思希望尽我一生的愚钝和思考为皇帝办事。
不过最后一句是闻棠自己加的,因为原句断的有些突兀,她觉得加上这句更能证明表现出自己的决心。
刘彻平时也没少听到大臣向自己表忠心,不过可能是这些大臣们比较内向,都是私下里说或者写在奏疏上的,这还是他第一次听到有人在这么热闹的地方向自己表白!
如果这时候有网络,那么大家私底下肯定都在传:震惊,广牧君居然朝会之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向陛下表白。
不管别人想法如何,反正他挺受用的
狄山此时脸色已经很难看了,但依旧没有悔意,继续开喷。
闻棠:“更何况我并非虚有其表之人,否则仙人为何会入我梦中,赐我奇遇?”
不是天天研究鬼神又给哪里降灾了吗?那现在是仙人给我赐福,还有什么好说的。
闻棠忍无可忍:“你这皓首匹夫,苍髯老贼,只会助匈为虐,在朝堂之上摇唇鼓舌,实际却寸功未立……”
“我去年研究的新农具能增加耕种效率,今年发明的马具可以提高骑兵战斗力,我做这些都是为了大汉,我一片忠心啊陛下!”
你看不起我,那你别用我发明的东西。
“什么马具?”“提高战斗力……?”
很显然想比狄山挨骂,他们更在意对战事有利的马具,百官中有消息灵通的,已经知道知道陛下命人锻造出一批新式马具,准备用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上,但那些消息闭塞的,可就对此一无所知了。
不是所有人都每天关注战争的,也有人主要关心上计数据,耕种农时,治理水患。
但闻棠这么一提,倒是把他们的好奇心给点燃起来了,不过这是朝会不是菜市场,他们也不能私下蛐蛐,只好等下朝之后再去讨论。
最后一步,开始把水搅浑,转移话题,拉人下场。
“我大汉士气正盛,何不趁此机会一鼓作气,深入草原腹地重创匈奴呢?如今大汉伐匈,就像举起烈火来烧蓬草,倾覆沧海冲刷一切,有什么消灭不了?”
这时,人群中一戴进贤冠,美须髯,神情严正之人开口:“广牧君所言未免太过理想。
”
“你身为朝廷官员,不想如何安国富民,却极力主张战事,可有为大汉百姓着想?倘若今日定下出兵匈奴之策,你可知会有多少孩子失去他们的父亲?多少父母失去他们的孩子?”
这人还行,至少承认我朝廷官员的身份了。
闻棠并未生气,而是试图和他讲理:“就是为了百姓着想,所以我才极力主战。
”
她问:“这位内史,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也有个问题想要问您。
”
汲黯:“什么问题?”
闻棠:“您真的能保证和亲赠礼之后,匈奴就不会再入侵我大汉了吗?”
汲黯没有出声,他虽然是主和派,但也知道蛮夷之人贪得无厌,最是反复无常这个道理。
“即使和亲,匈奴依旧会继续侵扰我大汉边境的,这并不是猜测,而是结局。
”
“天灾无常,我们遇到水旱灾害时,有往年的存粮可以应急,再不济官府也会赈灾救命。
可草原人一旦遇上一场大瘟疫或白灾,是无法像中原一样灵活自救的,只能被动承受,他们蓄养多年的牲畜死于瘟疫,他们的毡帐牧场被暴雪压塌。
每次和亲送去的粮食丝帛不可能覆盖到所有匈奴人,没有食物可吃,就只能南下来中原抢夺。
”
“这时候的他们已经不论礼义廉耻了,心里只想着生存,你说战争会牺牲很多百姓,可匈奴侵略边境同样也会牺牲掉许多人,如果坐视不管,一味地求和,那我们的子辈,孙辈也要面对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