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走一些,他们听到了儿童讲话和笑闹的声音,让这里多了些生气,不至于像陈列馆一样冷清。
莱迪的研究对象是一班8岁的小孩。
这里的每个班级都用元素命名,有元氢、元氧、元铁,还有宇氮、宇铱、宇矽,更有微环、微奈、微晴等等。
据说“元”字头代表曾经母星的元素,“宇”代表天庭号起飞后发现的类似母星元素的新元素,“微”字则代表来自星空的未知物质或元素。
他们来到的这个班级叫“微芒”。
黎白安眼皮一跳,不等她作何反应。
微芒班的门被从内推开,负责老师带着微笑请他们进去。
莱迪不是第一次来,他熟稔地走到机器前踩进准备好的鞋套里,跟着负责老师走向活动室。
熟悉的感觉敲击着黎白安的心脏,这里的路她曾经走过无数次。
活动室的门打开,孩子们的声音扑面而来。
眼前的勃勃生机,与他们习以为常的实验室氛围截然不同。
莱迪有几个特别观察的小孩,他在跟负责老师交流这几个孩子最近的表现,与他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人工预设的行为模式作比较。
黎白安无事可做,她观察着小孩们的举动,感觉发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
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很有自己的想法,对于穿戴式脑芯片运用得非常熟练,这玩意相当于在眼前放了一台小电脑,有极强的检索功能,便于儿童在接受和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接触大量信息。
青少年和成人一般不再佩戴,大家都不喜欢有个声音时刻对自己的人生指手画脚。
而这些小孩不仅兴致勃勃地把脑芯片当成宝,而且开始识字了,会对所有看到的东西及相应的解说产生质疑。
有个顽童凑过来,指着黎白安的胸牌准确无误地读出了她的名字,然后惊奇万分地问:“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黎白安答不出来,她盯着对方,认真思索着。
对方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