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正式训练(四)(2/3)
百亲兵,套上大车,然后前去兵部领取军械装备马匹等。
李文疆为了表示重视,甚至还郑重的穿上他那套几十斤重的明光铠骑在他那汗血宝马‘闪电’的背上,顾盼自雄,很是威风的样子。
走了十几里地,终于看见了石赵的都城襄国的城墙了,公元312年。
羯族首领石勒接受汉族地主武装张宾的建议,进据襄国县,短短的几年之中,石勒以此地为根基,消灭了北方的各种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
公元319年石勒自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
这还是历史上第一次草原异族占领了整个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并且建立了政权,这也是华夏民族第一次感受到了亡族灭种的危险。
李文疆远远打量着这个后世河北邢台县,现在的石赵都城,襄国。
那低矮简陋的城墙,还没有徐州城的城墙高大威武呢。
怪不得,石虎刚一上位,就要把石赵的都城给迁到冀州牧的制所邺城去了。
相比于邺城,襄国位置偏僻,经济落后。
根本没法和北方经济军事重镇邺城相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文疆听说石虎已经开始在邺城营建皇宫王城了,估计要不了多少时间,石赵的都城就会迁到邺城去。
李文疆在城门处拿出自己官位证明官印和兵部的文书,守城门的士卒才允许李文疆进入城池。
李文疆骑在马上看着有些狭小逼仄的街道上很多穿着草原异族的服装,高鼻梁,蓝眼睛,棕色胡须的行人来来往往。
有那么的一瞬间,李文疆感觉就像到了外国一样。
偶尔过去的黑头发,黄皮肤,身着汉服的行人用着羡慕的看着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李文疆,对此,李文疆感觉甚是亲切,看到这些熟悉的相貌特征的人,李文疆才反应过来。
李文疆一行人来到兵部,递过文书,过一会,才有一个微胖,嘴唇上茂密的胡须,大概三十上下的汉人穿着官服走上前来向李文疆行礼道:“在下乃是兵部郎中催朝先,将由在下为李校尉办理军械交接。
”
李文疆回礼道:“有劳崔郎中了。
”
崔朝先道:“不敢,不敢,在下早就听说李校尉少年英雄,今日一见,大人一表人才,真是名不虚传。
”
李文疆道:“崔郎中谬赞了,文疆看郎中大人器宇不凡,不知崔大人是出身于清河崔氏,还是博陵崔氏?”
崔朝先听完李文疆的话之后,表情明显一愣,他没有想到这个南方乡下来的小子居然还知道崔氏一门。
从李文疆问他是清河崔氏,还是博陵崔氏,就看出来李文疆对于崔氏还是有一番了解的。
崔朝先哪里知道李文疆具有后世的灵魂,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时期是中国门阀世家的鼎盛时期,一直到五代十国,门阀世家才逐渐没落。
这其中在所有尊贵的门阀世家大族中有五个姓氏最为尊贵。
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宗族。
所以称之为七宗五姓、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
而这其中,崔氏又被称为世家中的世家,属于这个时代最顶级的豪门。
李文疆一个文科生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崔朝先谦虚的说道:“在下出身清河崔氏。
”
原来是清河崔氏,那就对了,据史料记载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曹魏时因崔琰、崔林二人勋业之盛,使清河崔氏跻身魏晋顶级门阀之列,永嘉之乱后仍根植于河北,并没有衣冠南渡,而是具汉魏礼法传统以儒家经学为本,力图对入主中原的外族进行汉化改造,南北朝时进入鼎盛时期,崔宏、崔浩父子历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为北魏王朝立下不世之功,唐代清河崔氏共出宰相12人。
李文疆恭敬的回礼道:“久闻清河崔氏重视汉家礼法,精研儒家经义,今日一见崔氏子弟,真是名不虚传。
”
崔朝先虽然心里对李文疆夸赞崔氏的话语很受用,但还是很谦虚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