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危机四伏的小镇(2/3)
跚却又拼命地挪动着脚步,他们的身影在火光与硝烟中显得那么无助与渺小。
街道上,双方士兵的身影在火光的映照下忽明忽暗。
游击队员们身姿矫健,灵活地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利用街边的掩体不断变换位置,给予日军有力的回击。
他们的眼神坚定而果敢,手中的武器闪烁着寒光,每一次射击都带着对侵略者的仇恨与对胜利的渴望。
而日军则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充足的火力,负隅顽抗。
他们躲在沙袋堆砌的工事后面,机枪疯狂地吐着火舌,子弹如雨点般洒向游击队员们的方向,在地面上溅起一片片尘土。
李铁军带领的小队如狼入羊群般迅速突破了日军的防线,成功截获了通讯设备。
与此同时,潜入仓库的队员也顺利完成了任务,将日军的物资付之一炬。
仓库内,堆积如山的物资在熊熊大火中燃烧,火焰将黑暗的仓库照得亮如白昼。
粮食被点燃后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弹药的爆炸更是震耳欲聋,巨大的冲击力将仓库的墙壁震得摇摇欲坠,屋顶的瓦片纷纷落下,扬起的尘土与硝烟混合在一起,让人几乎无法呼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意外的发现
在战斗的过程中,李铁军意外地发现了一本日军的作战日志,上面记载了一些关于日军近期战略部署的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整个抗战局势至关重要,李铁军深知必须将其尽快送回根据地。
生死撤离
就在他们准备撤离之际,日军的增援部队如潮水般涌来,将小镇围得水泄不通。
李铁军果断指挥队员们向镇外突围,他们边打边退,每一步都伴随着枪林弹雨。
日军的火力异常凶猛,队员们不断有人受伤倒下。
小镇的周边是一片开阔的田野,此时正值冬季,田野里的庄稼早已收割完毕,只剩下干枯的秸秆在寒风中摇曳。
空旷的田野没有任何遮蔽,使得游击队员们完全暴露在日军的火力之下。
子弹在田野上空呼啸而过,打得秸秆纷纷折断,泥土被炸得四处飞溅。
队员们只能依靠着田埂和偶尔出现的土坑作为掩护,艰难地向前推进。
关键时刻,李铁军发现了一条隐蔽的小巷,可当他们刚冲进小巷,却发现前方是一个死胡同,而身后日军的喊杀声越来越近。
此时,一颗炮弹呼啸而来,在不远处爆炸,巨大的冲击力将众人掀翻在地。
扬起的尘土和沙石遮天蔽日,让人几乎睁不开眼。
李铁军迅速爬起,目光如炬,他发现旁边有一堵看似薄弱的墙壁,当即决定冒险一试。
他和队员们合力用枪托砸、用身体撞,终于在日军即将赶到的瞬间砸开了墙壁,冲进了一片废墟之中。
这片废墟原本是小镇的一部分居民区,在之前的战斗中被炮火摧毁。
断壁残垣横七竖八地散落着,散发着腐朽和死亡的气息。
残垣上还残留着一些燃烧的痕迹,黑色的焦炭与破碎的砖块混在一起。
倒塌的房屋框架下,掩埋着曾经的生活用品,破碎的瓷器、烧焦的家具,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曾经遭受的苦难。
废墟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硝烟味和血腥气,让人闻之欲呕。
在废墟的角落里,隐隐约约能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像是有人在痛苦地呻吟,又像是某种不知名的怪物在爬行。
队员们的神经紧绷到了极点,他们握紧手中的武器,警惕地注视着四周。
黑暗中,不时有一些黑影一闪而过,让人难以分辨是敌人还是自己的幻觉。
他们借助废墟的掩护,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子弹在耳边呼啸而过,稍有不慎就会命丧黄泉。
游击队员们利用废墟中的石块、梁柱等作为掩体,与日军展开近距离的交火。
他们时而探出头来射击,时而迅速转移位置,躲避日军的子弹。
李铁军身先士卒,他的身影在废墟中穿梭自如,手中的武器不断发出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