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3章 再补一刀(3/3)
总装测试的一枚新型火箭上。
尽管没有直接的点名介绍,但其巨大的整流罩、独特的构型,以及背景中提及的“空间堆”、“轨道转移”等零星词语,都无比清晰地指向了同一个型号——即将承担XS-1空间核反应堆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C。
这本身就表现出了一种态度。
而当节目走向末尾,轮到运载火箭研究院院长沈剑清做总结性发言时,画面中却并非常见的办公室或荣誉墙。
而是灯火通明的火箭总体设计大厅。
镜头以一个巧妙的角度,将后面一块被灯光微微照亮的大型设计展示板清晰地囊括了进去。
上面是一幅高度简化的、但关键特征极其醒目的新型火箭总体结构示意图。
仅仅是一瞥,就足以让所有懂行的人看出端倪!
那枚火箭的轮廓,透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那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庞然大物,图纸旁的比例尺清晰地标示出其高度突破百米大关,几乎达到了长征五号基本型的两倍之多。
更引人注目的,则是底部一级火箭的发动机布局。
图纸清晰地显示出,十个巨大的主发动机喷口呈两层环形排列,而在外围的四个助推器上,还分布着十六个尺寸稍小的助推发动机喷口。
这是华夏过去从未采用过的布局,喷口特征也不同于任何一种已知的火箭发动机。
火箭总体采用典型的三级构型,但芯二级和芯三级的直径明显小于更加粗壮的芯一级,这种构型优化了不同飞行段的结构效率,是超重型火箭的典型特征。
就在这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巨箭轮廓图占据背景的瞬间,沈剑清的声音平稳地传来,与画面形成了完美的互文:
“……当前,我们正在稳步推进起飞重量4000吨级的新一代超重型运载火箭研制项目,该型号将首先应用于‘信标’中继基地大型舱段的发射任务,确保国家重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实施……”
“同时,它也将作为未来我国向月球、火星乃至更深远宇宙空间进行探索的主要交通工具……”
“……”
“交通工具”。
沈剑清用了这样一个平淡无奇、甚至略带朴素感的词汇,来形容这枚足以震撼世界的国之重器。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刻意渲染,仿佛在谈论一列高铁或一艘轮船。
但是,却几乎完全否定了此前外界的各种猜测。
并直接把那个所谓的“匿名消息人士”给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小丑。
最后找一批资料
只剩最后两件大事了,信标基地加上聚变电站。
顺便想想怎么合理安排把4V给弄回来。
想到了个折中的办法,明天恢复更新
经过确认应该是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让开战的情节直接进入正文。
所以我决定在正文部分一笔带过(也就是聚变点火之后直接过渡到终章,但不会影响剧情),然后在书友群陆续补完中间的故事情节(加群方式见本书简介的最下面,100粉丝值即可加入,都看到这了肯定都够的)。
另外这部分内容不会很长,大概1.5-2万字,再次强调,即便不看也不会影响整体剧情。
可以当做眼睛一闭一睁4V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