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天子事毕 (大结局!)(3/3)
身后,同样额头冒汗的两人,笑着说道:“走罢,完事了。
”
杜相公被那一道惊雷,吓得几乎站不起来,还是李云搀扶他,他才起身,他看着李云,又看向半天空,喃喃道:“天威浩荡,天威浩荡…”
皇帝也回头看向半天空,笑了笑。
“不要自己吓自己,也许只是一阵怪风呢?”
“但不管怎么说,咱们这一代人应该做的事。
”
李皇帝搀扶起二人,往封禅台下走去。
他看向封禅台下的臣民,步伐坚定,声音也轻快了起来。
“已经差不多了。
”
【全书完。
】
完本感言以及一些想说的话~
这本书是小漫第一本争霸文,开书的时候,信心满满,写到中期的时候,其实就有点把握不住了。
因为没有写过,没有掌握好整体节奏,导致后半部份,其实不尽如人意。
我自己也不太满意。
这书要是继续写,其实也有很多可以写,但是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磕磕绊绊还是完本了。
再有关于新书的计划,新书估计下个月月初发,可能是九月一号前后!
这几天,我存点稿子,打磨打磨细节!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尤其是一直付费追读的读者老爷们!
感谢大家,拜谢!!
《太祖高皇帝本纪》
太祖神尧大圣大光高皇帝,讳云,姓李氏,宣州青阳人也。
早岁失怙,值天下纷乱,不忍乡梓涂炭,乃聚众苍山,保境安民,实非本志。
显德三年,途遇宣州青阳县令薛嵩女韵遭困,慨然救之,护归县衙,薛氏感其仁厚,由是相识。
后化名昭,入县署为缉盗都头,惟尽本职,靖安地方,绝无他图。
累平黑鸦山、十王寨诸寇,皆奉上命而行,乡民倚重,事权渐附。
时越州裘典作乱,刺史檄令征讨,帝奉诏进兵,破贼擒酋,苏靖大将军嘉其忠勤,表为越州司马。
虽杜谦领刺史,然士庶归心,事皆咨决,帝每惶恐,惟思尽忠王事。
昭定二年,名将赵成慕义来投,苏靖遗孤苏晟感念旧恩,愿效麾下,众至万余,皆时势所致。
劝农桑,均田亩,革盐政,铸新钱,皆为纾解民困,固本安邦。
三年冬,楚王武元佑整顿吴郡,强授招讨使之职,开府建牙,帝固辞不获,乃受命。
五年春,晋吴王,立枢密,改禁军,皆奉周室明诏,非敢自专。
六年,北御契丹,中原世家来归,帝皆以礼相待,奏报周廷。
七年冬,入洛阳,抚流亡,复农耕,命卓光瑞为尹,悉遵旧制。
八年正月,周帝武元承以神器重大,再三禅让,帝涕泣固辞,终以天下苍生为念,不得已而受。
乃即皇帝位,国号大唐,改元章武,立嫡长子元为太子。
即位后尝言:“朕本周室遗臣,遭时多艰,为安社稷、存万民,不得已承此大位,岂得已哉!”章武元年,置九司,废苛政,行均田,皆以养民为本。
亲定宗藩条例,收宗室权柄,惟恐后世权重乱国。
十年,契丹请降,北疆遂安。
帝常谕太子:“民为邦本,正当畏天恤民,慎守神器。
”
晚年幸宣州苍山,顾谓从臣:“朕起布衣,本欲效命朝廷,保全乡里。
不意时势推迁,乃至此位。
每念周室旧恩,未尝不惭惶涕零。
”乃颁《宗藩律》,诫后世曰:“天命惟在民心,非祭器可窃。
后世子孙若失德政,民心一去,虽郊祀何益?”
史臣曰:太祖本忠贞之士,遭时板荡,不得已而承天命。
观其平生,无一日不怀恭谨之心,无一事不存忠厚之念。
破门阀以延寒士,收兵权以固邦基,皆为国计,非求自丰。
虽曰时势造英雄,然其临深履薄、畏天恤民之德,实三代以降所未有也!临终“民心天命”之诫,尤见其忠慎始终,圣德光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