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九十一章 北巡(2/3)
            
              
				的儿子就是最喜欢的赵王杨杲。
    
虽然,现在看,因为五原郡、榆林郡和定襄郡的驻将尉迟恭、雄阔海等人统兵有方,并没有向历史上那样被东突厥侵蚀吞并,但北七郡地广人稀,雁门关外几乎是一马平川,若是东突厥的四十万大军真的来袭,还真的很难说,雁门关之围就不会像历史上一样发生。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
    东西两翼,山峦起伏。
    山脊长城,其势蜿蜒。
    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
    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从马邑郡出来,巡守的第一站就是雁门郡。
    守将李玄霸。
    
随在巡守队伍里的顾小小,呃,或者说藏在巡守队伍运送玉米地粮车里的顾小小,看到的雁门关,当然没有杨家将群像,也没有李牧祠。
    但是,凭借天时地利,雄关高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壮气势,却仍旧让她大为感叹。
    
此次北巡军,虽然是苏烈提出,但苏烈负有调度整个北七郡兵备粮草的重则,却没有随行。
    为首的是罗成和李靖,分别为北巡正负使。
    
此刻,顾小小所在的粮车,跟在队伍之后,看雁门雄关前,赭黄色的隋军列阵森严,明晃晃的明光铠耀人眼目。
    队阵之前,几位大将挽马而侯,见到北巡队伍,立刻驱马奔来,在队阵前勒马停驻,为首一名青衣白马身穿铠甲的年轻上前迎见,面容如玉,冷硬中却不乏一抹儒雅冷清,正是李玄霸。
    
“雁门驻守鹰扬郎将李玄霸见过二位北巡使。
    ”
“雁门驻守鹰扬校尉张晋/刘大鹏见过二位巡使。
    ”
罗成稍稍慢了一步,还是下了马,踏前一步,拱手道,“诸位将军驻守雁门辛苦了!”
粮车里的空间并不大,顾小小在空间中,冷眼看着几个人客气寒暄,心想,若不是她知道,恐怕也会以为这些人真的是精诚团结,通诚合作吧!!
进了雁门关,粮车就去粮库卸粮。
    顾小小抽了个空子,下了粮车,借着一只金雕,在雁门关四下巡视。
    
置身空中,看着长城绵延,雄关险峻巍峨,顾小小还是忍不住赞叹,古代人民的智慧。
    随即,又叹息,据着如此雄关,历史上的隋炀帝却险些在此被东突厥的骑兵捉了去,可见,雄关虽险,没有强兵良将,没有好的装备,没有强大的国力,终归不过是一道石头城墙而已。
    
罗成、李靖等人在雁门停留十余日,即启程前往定襄。
    
李玄霸率队送出雁门关,二十里方才止住脚步。
    两相辞别,罗成和李靖打马北行。
    
雁门外二十里,连绵的大山渐渐式微,一眼望去,高岗坡地,绿草莽莽,已经有了些塞外风光。
    
一辆马车悠悠而行,李靖和罗成的队伍行的快,不多时,已经追上马车。
    
疾行中,马车入眼的熟悉感,让罗成禁不住侧目回顾,却见,车辕上,一个身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