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卖小龙虾(2/3)
也可以直接来买】
顺便将价格发出去。
【火把鸡枞,200元/斤(库存23斤)
骨朵鸡枞,260元/斤(库存11斤)
牛肝菌,180……】
发完,只有三十几个人的小群立马叮叮当当的提示消息:
【海阔天空:我去!是小龙虾!】
【海阔天空:老板,你这小龙虾个头好大,能钓不?】
姜蘅:?
宋茗的钓鱼佬爸爸真的是见着水就甩两杆子。
她哭笑不得的婉拒了,其他客人也纷纷感叹
【葛老板:这一个个的好大!想买,老板,找你订了】
【岁月静好:这个头真大,可惜我闺女还没出月子,还是买鱼吧】
【小胖他爷:高姐,你闺女咋还没出月子?】
【岁月静好:要坐足两个月呢,不过这些天气色看着比之前好多了,刚生完孩子,那脸白得哟,要不是她嫌热,我还想让她坐三个月月子呢……】
【……】
客人们聊起来了,不过订购都不在群里,基本都是私聊,也不影响。
之所以建个群,让熟客加,也是为了让他们知道摆摊的具体时间,免得扑空。
这几天她都是隔一天去一次,群也才开三四天,因此只有三十多个熟客加了。
退出群里,姜蘅就看见好些私聊的预定消息,葛老板除了日常的鸡枞菌、桑椹,又买了一条鱼,两斤小龙虾。
其他老板也都多少加了点,大概是先尝尝味。
回复完,就到了做饭的点,姜蘅都听见陈阿英在外面喊他们吃午饭的声音了。
她正要做饭,就听见有人进来的声音,忙出去看。
陈阿英和她大伯姜大秋一起进来。
姜大秋和她爸姜二秋长得很像,长得也都不错,饶是现在老了,脸上沟壑很深,皮肤也常年在工地干活晒得很黑,还是能看出年轻时是个帅小伙。
不过两人性子也都如出一辙的笨拙,姜蘅她妈就经常说姜蘅性子肯定是随了姜家人,不爱说话,以后出社会怎么办咯。
在开工第二天,大伯就回来了。
姜蘅想让他多休息,但他愣是不听,上午回来的,下午就换上上工的衣服,跑去帮忙挑砖搅水泥,干得热火朝天,姜蘅想劝,被姜芃拦住,亲闺女淡定道:“没事,他愿意干就干吧,给你干活,他高兴着呢。
”
姜蘅只能每天额外摘点桑椹,做成桑葚汁给他们喝。
带灵气的桑椹调出来的汁水,喝多了对身体也好。
此时看见两人一起上门,姜蘅还有些意外:“大伯,咋了?”
姜大秋有些羞涩:“就你那个蘑菇挺好吃的……”
陈阿英翻了个白眼,解释道:“你大伯想吃你摘的蘑菇咧,这两天给他吃美了,我特意留的一罐子蘑菇肉酱,他三天就给搞完了,小蘅你拿点蘑菇给我回去做点肉酱给他带工地上吃。
”
姜蘅恍然,忙点头:“可以啊。
”她好笑道:“大伯,你直接说呗,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都是山上采的,又不要钱。
”
她说着,手上已经去拿袋子了:“正好新鲜蘑菇,最好吃的时候。
”
姜大秋憨笑:“这不是想着你要卖钱嘛,蘑菇不要钱,那也得你跑山里去采呀,我听说你这蘑菇卖得可不便宜。
”
其实从姜蘅开始卖蘑菇,家里蘑菇就没断过,隔两天会送一些,不过陈阿英把大部分还送到了闺女那,逍逍喜欢吃,她哪里舍得多吃?
因此只留下一罐蘑菇肉酱,嘴馋时吃一点。
可谁知道姜大秋一回来,三天就吃完了,这还是每天伙食很好的前提下,陈阿英都纳闷他怎么搞完了,一问才知道偶尔晚上睡不着,他就舀两勺酱,倒点酒,一口酱一口酒,砸吧砸吧就吃完了。
昨天没得吃,早上吃面条时还一个劲儿的念叨,没有蘑菇酱,面条都不香了。
陈阿英想骂人,但想着他一个人在外面打工,还是心疼,于是说过来问姜蘅拿点,这人又扭扭捏捏,于是干脆拉着人过来了。
姜蘅果然反驳:“卖钱也不能短了自家人吃的呀。
”
姜大秋傻乐呵点头,也不说话了。
陈阿英则看着姜蘅装蘑菇那豪放样子,忍不住提醒:“哎哎哎,你少抓点,要不了那么多!这个牛肝菌你自己留着,这个是真的贵……”
姜蘅道:“没事,你多做点,大伯一个月也就回那么几天,外面肯定吃不好。
”
陈阿英嗔怪:“那也不用这么多,我做肉酱都要做半天咧。
”
姜蘅笑:“那我下午去帮你做呀。
”
“不用不用,你忙,赚钱比较重要。
”陈阿英忙拒绝,眼见姜蘅还要装,她干脆自己上手,将袋子抢过来,把牛肝菌这些贵的拿出来,只留两斤稍微便宜点的菇子,笑得很满足:“够了够了,这么多得做十几瓶酱了,到底是咸菜,吃多了也不好。
”
姜蘅无奈,她是想直接装满了的,被抢过去了,只好放弃,转而又单独装了两斤鸡枞菇:“大伯娘,这个熬点鸡枞油,不用加太多盐,很健康的!”
“你这孩子太大方了。
”陈阿英摇摇头,面上的笑容却越来越灿烂。
临走时,姜大秋看着姜蘅感叹:“小蘅真有出息,好好干,等下次大伯回来,没准就能看见你鸡鸭成群。
”
姜蘅超自信点头:“肯定会的!”
——
午饭后,姜蘅照常修炼。
工人师傅则是午休到两点,起来干活。
下午四点多,姜蘅去后院将一半的鱼虾转移到三轮车上,接着是桑椹、蘑菇。
东西越来越多,三轮车车篓子都装满了,最后只能在两侧挂上已经打包好的蘑菇,还有提前要送给叶随和舅舅的东西,都只能放座位这边了。
好悬,再增加一点,这个小三轮就要装不下了。
全部整理好了,姜蘅出发,比往常早一点,是因为要先寄快递,再送货,现在她已经要给十家店铺送蘑菇,每家要的都不一样,但类别大多是固定的。
有个评价不错价格比较贵的餐厅只要鸡枞菌和牛肝菌、乌枞菌这三样,姜蘅在丑团上看见他们上了新品,鸡枞油/牛肝菌炒饭、乌枞菌炖鸡,已经有好几条最新好评都提到了这三样。
还有的主打煲汤的,更喜欢茶树菇这些。
分量都不算多,毕竟蘑菇价格贵,做出来的食物价格也不便宜,但架不住总量多。
每天光是他们的订单,姜蘅就能赚小一万。
再加上摆地摊能赚个四五千。
这短短七天,她已经将大伯家的五万块还完了,彻底无债一身轻,现在还有差不多七万的存款。
也是因此,大伯他们才知道,姜蘅每天卖蘑菇的收入,比他们想象中还高不少。
而今天,因为增加了鱼和小龙虾的订单,总预定价直接超过一万元了。
天啊!
没穿越前,还是个勤勤恳恳打工的牛马,谁能想到她居然可以日入过万?!
姜蘅心情美滋滋,按照顺序依次将订单送到,第二个就是送快餐店,笑容还挂在脸上。
今天店里客人依旧不少,老板请了个帮手,这会儿便有空跟姜蘅说两句,接了蘑菇,他笑道:“对了,姜老板,我听说最近蘑菇疯涨,好多菌菇都降价了呀?”
姜蘅有些意外,她上午还想着菌菇越来越多了,他们这边市场可能也会有很多货流入,价格会有波动,没想到来这么快,不过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随口道:“不知道,我跟那些收购商没往来的。
”
早些年他们这边山林砍伐过多,环境受到了破坏,很多以前常见的菌子现在都见不着了,采菇人也很少,采的大多数还是比较便宜普通点的菌菇。
要不是姜蘅有灵气,一开始采摘时会催生、后来也一直用灵雨养着,现在也没办法摘这么多蘑菇。
也不知道是哪里的收购商过来这边了。
快餐店老板孙三喜笑容一滞,暗恼这人不识趣,干脆道:“昨天我问了下朋友,人家那边的价格比你这里平均都低了二十块钱,尤其是鸡枞菇,直接降到了一百出头,姜老板,咱也是合作了这么久,你看价格是不是要变一下?”
姜蘅摇头:“抱歉,蘑菇都是我去深山采的,品质也比普通蘑菇好很多,不能降价。
”
孙三喜有些不耐了:“不是,去深山你能采这么多?一来一回一天怕都过去了,还有空来摆摊?”
姜蘅:“……”
该怎么解释她速度快的问题呢?
那干脆不解释了。
孙三喜却以为她默认了,又笑得和善:“我知道你这品质好一点,但比旁的贵个十来块差不多了,你看怎么样?我保证以后还在你这定。
”
姜蘅再次拒绝:“老板,你要是有更便宜的可以去找他,我不讲价。
”
说完,干脆转身。
孙三喜傻眼:“诶你……”
但人已经骑上三轮车走了。
他无奈气得跺脚,这人怎么回事?就死贪这点钱?
黑着脸回到店里,他媳妇瞧见,问:“咋了?没同意?”
孙三喜咬牙:“那丫头就咬死了不松口!”
他媳妇闻言迟疑道:“要不算了?她家品质挺好的,你昨天不也吃了那家吗?味道到底差一点。
”
同样品种的蘑菇,价格是便宜很多,但味道也不一样。
依旧是好吃的,但就是没这家好吃。
孙三喜不甘心:“可是这也太贵了,她要价太黑了,人家那个茶树菇,只要四十块钱,她非要七十,还有那个鸡枞菇,人家一百五就能买到,到她这两百打底,咱们这本来就是小本经营,哪经得起她这样的价格啊?”
他媳妇安慰道:“其实我们这几天还是多赚了不少,客人多不少呢。
”
孙三喜:“要是能便宜点,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