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黄瓜、葱油(1/3)
六月下旬
刚好是多云的天气。
前一天下过大雨,今天有太阳但不多,温度也到了二十多度非常合适的时候。
“轰轰轰……”
山野间,履带式拖拉机配套旋耕机的大家伙消耗着柴油发出响亮的动静。
走过的地方,原本有些灰色,都变成了带着湿润气息的深褐色,在它后方,已经有约莫二十几亩地的范围,从一开始遍地绿色的杂草,到中间夹杂着枯草、土壤被晒干的灰褐色,最后变成现在这样的深褐色。
要是用无人机在高处拍摄,能明显发现这一块跟斑秃似的。
不只是中间有两块地都是这样‘斑秃’,靠近围栏的地方,约莫四米宽的范围,同样‘秃了’一圈。
因为就在前几天,这里根据土质分别种上了波斯菊、向日葵、太阳花、百日草、鸡冠花、凤仙花、虞美人。
其中向日葵可以结葵瓜子,因此姜蘅种得多了点,差不多三亩地的范围,剩下的几样就比较随意,将边缘填满就行。
这些花都很好种植,耕好之后请了两个人撒播,一天就种完了,当天晚上,姜蘅再悄咪咪下一场灵雨,第二天发芽,到现在差不多七八天,都长出五厘米高。
只是芽儿太小了,在一大片深褐色的土地上不是那么起眼,在远处一看,这一片依旧是纯土地的颜色,和旁边茂密的杂草相比,就显得‘秃了’。
现在是距离最开始隔了快十天的第二次犁地。
第一次开垦出约莫二十五亩的地,杂草被绞断,又被姜蘅偷偷提取生机,没几天就连根带叶的枯死,不过土壤也逐渐又坍塌回去,因此现在又开始第二次犁地。
这一次就是一边犁地,一边播种。
主食的大米、面粉,姜蘅之前就了一亩半的分量,按照现在这些良种的亩产,够她吃很久了,因此——她还是又补种了四亩地的水稻,刚好赶上第一批晚稻种植。
不是她嫌弃不够,而是这地理位置太合适的。
尤其是水稻田那,正好挨着她承包的三号水塘,水渠打开,水直接引过去,本身也是非常肥沃的土壤,这种地方不用来种粮食,她都觉得浪费。
反正现在网店都开起来了,吃不完就卖。
这一次就几乎完全不需要姜蘅出手了。
刚好姜国夏这边,承包范围里能砍的树都砍了,又花了一天时间将所有砍下来的树、挖出来的树桩全都拖到姜蘅新的宅基地附近放着,堆了老大一块,因此还是由他带头,和同样家里有牛的姜长海一起,在今天下午将水稻田开垦出来,另外姜志朋他们几个,就能过来一起插秧。
这种带头的事,姜国夏做了几次,已经熟练了,完全不需要姜蘅处理。
剩下的二十一亩地,其中生菜、菠菜又都各自补种了两亩,番茄补种四亩、黄瓜补种三亩。
生菜一直很受欢迎,菠菜也还不错,除了老张家,还有好几家火锅店也向她发起了订单,只是因为量太少,这才放弃。
这两样种得比较随意,直接撒播的方式,这样种没办法更好的利用土地,但她地还是很多的,因此随意点也行,产量能弥补缺点。
还有十亩地,姜蘅很干脆的全都种西瓜。
目前完成种植的是生菜和菠菜。
请了郑兰、王桂生以及村里还闲着有空的妇女,一共六个人,两天时间就将十亩地都种好了,今天一大早西瓜苗送过来,姜蘅提前让万爽帮忙联系,从隔壁村也请了六个人,十二个人一起,正在种植西瓜。
西瓜是挖穴种植,而且藤蔓涨势非常快,姜蘅买的又是个头中等的瓜,能长到六七斤,未来还会浇灌灵雨,肯定会比普通种植的西瓜更加枝繁叶茂,因此要留足种植空间,一亩地最多种个六百株西瓜苗。
十二个人,一人挖坑、一人种植、一人浇水、一人负责搬运西瓜苗,也就是只能分成三组,差不多一小时就能种完一亩地,十二亩地预计明天再干半天就能结束。
按照时间来算,这个点种植西瓜有点晚,只是西瓜打理起来相对方便,又好运输售卖,再加上温度还是能对得上,他们这山林多、树木也多,相较于其他地方,温度会低几度,买的又是早熟品种,以及姜蘅想等西瓜结果完了,地腾出来后刚好十月份开始种葡萄。
明年六七月就能逐渐收获,所以这么安排着。
还剩下没开垦的地,先放着,等明年开春再重新规划。
赚钱很美好,但也要一点点来。
当然姜蘅能这么淡定,主要是她的东西都卖得贵,种一亩地赚的钱敌得过别人种十几亩地、甚至更多,自然不用在承包后恨不得全都种上尽可能回本。
*
今天又干了大半天,只剩最后一点了。
姜蘅开着旋耕机轰轰轰的耕完,美滋滋提前收工。
将机器开到平坦的地方,也不用再特意开回去,因为围栏在前两天已经彻底完工,将她家侧边从菜园子到后面五个山头的范围全都包裹进去了,线路也都扯好了,只等着她口袋里钱够就可以全面安装摄像头,到时候六点半下班,整个围栏范围也没别人,连大一点的动物都没有。
小一点的还是有的。
比如野兔子、老鼠、野鸭、野鸡这些,姜蘅并未刻意驱逐。
种蔬菜的地方特意设立阵法,是为了保护蔬菜,其他地方就无所谓了,就当给大自然做贡献了,养肥了,路过的天空捕食者自然会光顾。
围栏安好了,费用自然也结清了。
围栏本身的费用、加上工钱,就花了二十三万左右。
再加上挖掘扩充两个水塘、挖了两个水井之类的事,又花费了三万左右。
凑一起,正好将姜蘅前些天的所有存款用完。
还好这十天她也一直在赚钱。
生菜在十四号重新上架,有了之前的基础,卖得十分火爆,基本预定秒空,只能说要不是长得不够快,恨不得三天就搞完半亩地的生菜,再加上挖水塘之前她自己先将里面能卖得上价的鱼虾都捞出来卖了,还有每天只要不下雨,就勤勤恳恳采蘑菇,这么卖着卖着,又赚回来了!
能卖这么快,也有个原因。
姜芃提车啦!
作为一个考了驾照好几年的人,直到今年才有了自己的车,车是姜大秋和陈阿英夫妻俩买的,落在姜大秋名下,但他们俩都不会开车,姜芃负责开。
是一辆十多万的皮卡,自用和运货都很方便。
瞬间解决了三轮车容量不够,带不了太多货物的缺点,送货也更加方便,虽然目前送货范围还只是县城,但姜芃坚信堂妹的生意肯定会扩大,最重要的一点,有了车,出行速度比电动车和三轮车都方便,她干脆带着孩子回村子里住了。
昨天刚搬回来,今天就成了大家讨论的重点。
不过在姜蘅面前,大家都不敢多说,只是她耳力好,一不小心听见了几次。
只是没当着她面说,说话也没带那种扭曲的恶意,只是好奇八卦,她也只当没听见的。
有了个皮卡,姜芃每次运货量增加了一倍。
生菜这种个头大又过于脆嫩一不小心折了叶子就留下一个痕迹的蔬菜,运输起来方便多了。
不过实际货量没有增加那么多,因为姜蘅这里没那么多货送。
现在姜芃就每天眼巴巴看着她那两亩菜地,恨不得里面的番茄、草莓一夜之间成熟。
姜蘅则眼巴巴看着自己余额。
第一次网店卖货,全部卖空,总收入17w,第一批客人也几乎全都是熟客或者熟客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