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1/3)
(39)
美莉的肩颈长得很漂亮。
白皙,柔弱,有些像天鹅那样纤细,不堪一击。
劭正也曾趁着她睡着抚摸过这里,他深知那里的美好滋味。
“沅美莉。
”
劭正冷淡的叫着她的名字。
他看着眼前景象,喉结快速滚动,他甚至可以想象到镜头后的那个男人跟她究竟有多么亲密。
那个男人在拨弄她散发着香气的长发,肆无忌惮抚摸着她的肩颈,彰显着该死的存在感。
“你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劭正冷冷的嘲讽着,“这种廉价的新车,只有你会喜欢。
”
“什么车?”美莉真是摸不到头脑。
劭正到底想说什么?她又没有买车……
他是在用这种词汇形容程霄宇吗?
劭正眼皮一抬,眸光幽深,语气克制不住的有些阴阳怪气:“车这种东西,不是越新越好。
你很快就知道,迈巴赫就算再老,他也是迈巴赫。
”
美莉哪里能听懂这些,反倒是程霄宇听出了劭正话语里的讽意。
劭正把男人比作了车,他自己是价值千万的豪车迈巴赫,虽然年龄大了点,但价值和派头十足。
程霄宇则是劭正看不上的新能源车辆,年轻,却毫无老牌豪车的底气。
“我给你三十分钟,如果你还不回来,你这辈子休想再见到我了。
”劭正下了最后的通牒,他才懒得去问美莉到底和这个年轻男人做了什么。
在他眼里,美莉就是个很老实的人,老实到任何男人都可以随意拿捏她,她很容易冒水,每次被他打一下,都忍不住哭的梨花带雨,眼前这个男人会对她做同样的事情吗?
劭正一时觉得惊讶。
他在……担心她的安全?她这么老实本分,对所有人都没抵抗能力,她只看得到年轻男人对她的讨好,难道看不出他们的算计?这些男人巴不得把她拆吃入腹,哪有像自己这样的绅士风度可言。
劭正马上改变说辞:“一分钟之内把地址发给我。
”
他的声音马上被程霄宇打断:“劭正哥是吗?”
程霄宇伸出手,挡住了劭正看着美莉的视线,不慌不忙的开口:“我想告诉你,新车……意味着能力强,加速快,能冲,像你嘴里的迈巴赫,就算猛踩油门,都老的牙都动不了了,怎么让开车的人爽呢。
”
下一秒,程霄宇直接挂断了视频电话。
“霄宇?”美莉僵持了一下,犹豫着开口:“劭正哥可能是误会了。
”
“美莉,你没必要这样。
”程霄宇垂眸,从容不迫地看着她,“你和他是合作关系,不是真的婚姻关系,你没必要把自己的姿态放的这么低,好像真的成为他妻子一样。
”
“可是……瞿夫人让我跟他好好相处……”
程霄宇拍了拍她的肩膀,“好了。
既然他们两家有合作,我想他也不会随便就对你翻脸的,过几天等他情绪稳定下来,我跟你一起去找他,把我们的关系向他解释清楚。
”
美莉这才放下心,程霄宇看得出来她脸上的为难,很及时的收回手,“好了,美莉,头发吹的差不多干了,你早点睡吧,我回去了。
”
他在她升起疑心和不安前,谨慎的离开,小心地保持着和她之间微妙的那条边境线。
美莉点了点头,待到程霄宇离开后,她才轻轻躺下,睡着了。
……
劭正的脸色铁青,直勾勾看着被自己紧紧攥在掌心里的手机。
强烈的自尊心让他无法像个怨夫那样继续给她电话,让她离开那个野男人,回到自己身边。
这岂不是显得自己很在意她?
她这样的女人,就算长得很漂亮,身材也很好,性格温柔沉静,做饭很好吃……
哼,人群里一抓一大把。
他何必在乎?
以他的身份,自然可以随时接触新的联姻对象。
当初,分明是他可怜她。
她从见面开始,就摆出那副一旦自己不接受她,就马上要被瞿家赶出门的楚楚可怜的姿态,让他不得不妥协。
劭正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她竟然敢背着自己找其他年轻男人。
她难道以为自己真的离不开她?所以这么有恃无恐……
劭正冷笑了声,一把将手机丢到了对面的墙壁上,摔的粉碎。
他倒要看看,离开了自己,沅美莉还能强撑多久。
……
第二天清晨,美莉走到楼下,程霄宇已经准备好了温热的红枣豆浆和肠粉,还有从外面专门买回来的蟹子鲜虾烧麦,看着热气腾腾的早餐,美莉笑了下,“你怎么起这么早啊。
”
“今天不是要去你婶子家?早点去,还能帮她干点活。
你给她带的礼物我已经帮你放到后车厢了。
”
“嗯。
”美莉的脸皮滚烫,小声说,“霄宇,你这么忙,还要操心这些事。
”
和程霄宇在一起,他永远会把一切提前准备好,井井有条,毫不凌乱,自己完全不用做任何事情,只需要享受他无微不至的关照就足够了,她在他身上体会到了“细致入微”这个词的意义。
如果程霄宇有女朋友的话,应该会是很幸福的女孩,他的耐心和认真无微不至,像是初夏的微风一样,令人觉得舒服和惬意。
程霄宇夹了个小巧玲珑的烧麦给她:“快点吃吧,你尝尝他们家的烧麦味道,这是我早上特地开车去春满园买回来的。
”
美莉咬了一口,虾肉很滑嫩,蟹子鲜美,口感层级很丰富。
美莉喜欢吃,也喜欢研究和亲手做美食,她细细品尝着烧麦,脑海里关于这道餐点的模样从模糊到清晰,就连食材美莉都想好了,她打算晚上回来就复刻一模一样的,给程霄宇一个惊喜。
车子一路朝着老城区行驶。
美莉她婶子是今年初来滨海市打工的。
家里的地实在赚不上多少钱,去年一场大病又彻底带走了她残疾的丈夫,婶子想给家里唯一的女儿更好的生活,千里迢迢从苏北乡下来到这里。
好在滨海市工作机会不少,婶子把孩子安顿好,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在附近的老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