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3/3)
形如戚归禾那般健壮的勇士,她都看到了好几个。
她还没见识过羯人的军队。
她正在思考,忽听齐风说:“殿下,快到午时了,戚将军请您去军帐。
”
华瑶一口应下:“嗯!正好我也有事找他。
”
华瑶跟随侍从,走进最大的一顶军帐,满心以为找她的人是戚归禾,却见到了一个陌生的壮年男子,此人的相貌丰神俊朗,身材高挑颀长,鞋袜与衣袍纤尘不染,背后立着一把沉重且锋利的长戟。
戚归禾、戚应律、谢云潇三人全都端坐下方。
戚应律双手揣袖,明显比平日里要老实本分。
戚归禾一言不发。
谢云潇心不在焉,但也不曾离开。
华瑶当即反应过来。
她明知故问:“镇国将军,是您吗?”
那男子抱拳行礼:“末将参见殿下,恭请殿下圣安。
”
他果然是镇国将军。
华瑶爽快道:“不必多礼,你是朝廷的肱骨之臣,镇守边疆数十年,为朝廷出生入死,我敬佩你的英勇。
”
镇国将军回京述职时,华瑶从未与他打过照面,今天是他们第一回相见。
最令华瑶惊讶的是,她以为镇国将军是地地道道的武将,怎料他驰骋疆场多年,还有几分儒雅温和的书生气度。
而且他的武功一定很高,起到了延年益寿之效,单看他的外貌,她根本猜不出他的年纪。
他像是戚归禾的兄长,而非父亲。
他很客气地说:“礼不可废,殿下请坐。
”
华瑶直接坐到了谢云潇的旁边。
谢云潇的父亲和两位哥哥都很诧异。
他们把目光落到了谢云潇的身上。
戚归禾曾经在船上亲眼见过谢云潇大清早从公主的房间里走出来。
戚归禾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更不敢顶撞父亲和公主。
他越发沉默了,连一个字都讲不出口。
戚应律曾经跟随华瑶和谢云潇去了一趟农庄。
某天夜里,他亲眼目睹了华瑶毫不客气地闯进谢云潇的屋子。
他又偷偷地观察几日,惊觉华瑶在谢云潇的房里连宿了好几夜。
在座众人之中,唯独镇国将军不知道谢云潇与华瑶的异常亲近。
他抬手,恭敬道:“请殿下上座。
”
“不用了,”华瑶诚恳道,“我既然是凉州监军,应当与诸位齐心协力,私底下不用拘束虚礼,就事论事即可。
况且,我对凉州的了解,远不及诸位,还请诸位能多指教。
”
华瑶这一番话,听在戚归禾与戚应律的耳朵里,几乎等同于是在认亲。
戚应律甚至怀疑,接下来,华瑶便会求娶谢云潇为驸马。
毕竟谢云潇即将年满十八岁,按理说,正是议亲的时候。
谢云潇不仅是镇国将军的儿子,还是永州谢家的贵公子,其门第之显赫通达,让凉州的权贵望而生畏。
谢云潇也确实当得起公主的驸马。
他的外貌、才学、武功、家世都是绝无仅有的优异。
他和华瑶成亲,也能为华瑶提供极大的助力,他们二人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思及此,戚应律捂住了自己的嘴。
而他的父亲镇国将军却是畅快一笑:“末将恭敬不如从命。
”
镇国将军坐到了戚应律的身侧,位置比华瑶更低一些,以示对皇族的敬重。
父亲这般谦和有礼,戚应律也笑起来:“我们听说,殿下您正在与府衙商议改革凉州的田制,拟用东南各省的‘丁田法’,清查凉州各户的人丁与田产。
”
“确有此事。
”华瑶承认道。
她的右手放在案桌之下,挪动几寸距离,无意中碰到了谢云潇的左手。
她本来也没打算怎么样,但他不露痕迹地避开了她。
她马上抓住他的修长手指,紧紧地攥着,以拇指的指腹抚摸他,从他的指端一路摸到指根处。
他整日在校场上拔刀砍剑,这双手依然养得很好,摸起来就像一块硬玉,有助于华瑶安静思索。
华瑶沉思片刻,也摸了谢云潇片刻,才道:“东南各省施行‘丁田法’,是因为他们临江临海,开设了几处通商口岸,商贸往来十分频繁,除了商业之外,当地的农业也很发达,朝廷看重那里的官员,那些官员也敢于革旧维新。
反观凉州,敌军不退,盗匪不绝,前年和去年都发过几场天灾,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艰难,变法革新也更困难。
”
讲到此处,华瑶手劲稍重,但她自己毫无察觉,仍在讲话:“我想改革凉州的田制和税制,一是为了照顾百姓,二是为了扩充粮仓。
我听说,凉州军饷早有亏空,若要根除弊病,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