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老骥伏枥忧国难(1/3)
词曰: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称佳丽。
画船楼阁,十里荷花,三秋桂子。
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
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
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
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调引陈德武《水龙吟》
武师彦轻声咏唱着这首《水龙吟》,一手用竹如意敲打唾壶,发出时缓时急,铿锵清脆的碰击声。
唱至下阕,声至慷慨激昂,上震屋瓦,惊得刚飞进帘栊的两只燕子又飞了出去。
一曲唱罢,武师彦长叹一声,道:“名扬,进屋来吧。
”
从书房外走进一翩翩少年,向武师彦躬身行礼,礼毕道:“太公又在作诗么?名扬在房外驻步良久,觉太公之诗于婉约之中见豪放,恐苏辛、陈刘之辈亦有不如。
”
这少年乃武师彦单传嫡孙,双名名扬,长得俊朗潇洒,人又聪明伶俐,深得武师彦宠爱。
武师彦见他所言颇有见底,甚慰老怀,一摆手道:“这首《水龙吟》非我所作,是宋人陈德武作的。
南宋一朝,题北伐兴复中原的词作何其之多,当中佳作灿若星河,太公独独偏爱这首《水龙吟》,名扬,你知道为何么?”
武名扬对道:“名扬猜想,‘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此句最称太公之怀。
”
武师彦点点头,道:“你说的不错,‘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何等的豪言壮语!为英雄者,便当如此。
这也是太公解甲归田,将归来庄建在西子湖畔的缘由。
太公生平只崇拜两位英雄:一位是戚继光戚大帅,一位便是岳武穆。
名扬,你还记得岳王庙正殿檐额上的四个字么?”
武名扬道:“怎么不记得?那四个字是‘心照天日’。
岳爷爷小时武艺精熟,他娘在他后背刺了‘精忠报国’四字,故意少了‘国’字一点,说:‘山河破碎,国土不完,这一点要靠你自己去补全了。
’岳爷爷秉承母命,不敢或忘,后率岳家军大败金兀术。
正要直捣黄龙,收拾河山,却因狗皇帝的十二道金牌阻拦而功败垂成。
秦桧夫妇东窗设计,以‘莫须有’罪名将岳爷爷父子害死在风波亭上。
岳爷爷一颗丹心照日月,千载之下,志士仁人莫不景仰。
”
武师彦捋了捋苍髯,微笑道:“太公为你取名‘名扬’,就是要你效英雄壮举,以武报国,名扬万代。
你曾祖父报国公原是义乌人,当年戚大帅义乌募兵,报国公踊身参军抗倭,身死海疆,尸骨无归,你爹随李如松将军开赴朝鲜,战死沙场,也算对得起咱们武家。
你是你爹的遗腹子,太公对你自幼督导,原是盼你有所作为,强爷胜祖,切不可辜负太公一片殷殷期望。
”
武名扬躬身答道:“孙儿知道了。
”忽然想起正事,忙道:“对了,杭州兵备道刘大人送来拜帖,现正在花厅等候,……”
武师彦忙长身而起道:“刘舷渡必有紧急军情相告。
”急向花厅走去。
来到花厅,迎面一中年人拱手道:“老将军,久不拜瞻,向来可好?”
武师彦最忌别人说他老,一听颇为不悦,道:“久不拜瞻,难道我脸上就显出老意了么?”
刘舷渡曾是武师彦部下,深知这位老上司的脾性,自知失言,忙岔开道:“西湖风光,四时之中以春最美,将军的归来庄设在这栖霞岭,二高峰三天竺遥遥在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实乃登临览胜绝佳之所在。
”
武师彦道:“西湖风光再美,也不过是达官贵人的销金锅。
我如是杭州知府,定将西湖填平,改作桑田,免得被这靡靡之地消磨了志气。
归来庄之所以选在栖霞岭,不过是离岳王庙较近而已。
”
刘舷渡又碰了一鼻子灰,一时没了言语。
武师彦道:“刘大人无事不登三宝殿,必有要事相告,不妨说来。
”
刘舷渡道:“将军是在责备舷渡了。
舷渡为上报天恩,夙兴夜寐,不敢稍有懈怠,未能常到庄上拜望,还请将军鉴谅。
”
武师彦道:“我哪是怪刘大人?鞑子在边关肆虐,屡侵我大明疆土,伤我大明百姓,好在天纵英才,我大明豪杰辈出,太傅李成梁东征西讨,打得鞑子各部狼狈逃窜,势难成害。
但智者千虑,终有一失,李太傅本拟以夷制夷,容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坐大,从十三副铠甲起兵,到如今拥土自封,以我愚见,此人有勇有谋,将来定成巨魁大枭,李太傅既殁,大明何人可敌?而朝廷似乎未予重视,着实令我寝食难安。
”说着话向北作个揖,又道:“若是皇上还记得老臣,遣老臣辽东杀贼,老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
刘舷渡轻叹一声,道:“如今皇上久不理事,朝廷是郑贵妃兄妹掌权,将军的折子舷渡本是递上去了的,只是将军不让贿赂有司,这折子只怕又被扣下了。
”
武师彦不听则已,一听大怒拍桌,震得茶水洒了一桌,连刘舷渡身上也洒了不少。
刘舷渡明知他会生气,却还是惊了一跳,只听武师彦说道:“奸人误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舷渡半晌才道:“说到军情,地方上倒有一件。
淮河近来聚集了一伙盐枭,名为漕帮,贩卖私盐不说,还明目张胆抢劫过往行商,听说领头的还是一名倭寇……”
武师彦一听到倭寇,顿时大为关注,道:“什么?”
刘舷渡道:“倭人野心勃勃,老想着夺我大明锦绣河山,明打是打不过的,只好暗攻。
将军定还记得‘樱花神社’?”
武师彦道:“前些年倭乱为患,他们大都是些游匪流寇,官军一到便作鸟兽散。
也正因如此,倭寇如漫天苍蝇,驱之不尽;当中最难铲除的就是樱花神社。
樱花神社刺探我大明机密,妄图伺机作乱,不过鼓屿一战,樱花神社元气大伤,自德川幕府上台随后也销声匿迹,其十大头领也不知所踪。
”
刘舷渡道:“据舷渡所知,漕帮的头目叶老大便是当年十大头领之一。
但他鲜少露面,即使帮中人也无人见过他的真面目。
”
武师彦一惊。
刘舷渡又道:“京杭漕运关系重大,这伙人已有了些气候,如不尽早剿除,恐成心腹大患。
因此舷渡想上书朝廷,申明利害……”武师彦听他前一句还微微颔首,待听到他说“上书朝廷”,未等他说完,愤然道:“有个屁用!”刘舷渡尴尬的道:“是是,江淮一带不是舷渡所辖,舷渡也只能做这么多了。
”
武师彦道:“就算朝廷肯出兵,若不得法,未必剿灭得了。
曾有一伙倭寇由浙登陆,横穿江浙,两入皖赣,北犯南京,又越无锡奔苏州,杀掠数千里,如入无人之境,而当时仅在金陵一地,卫所就有十二万兵马,竟没防住六七十个倭寇。
”
刘舷渡道:“将军所言有理。
孙子云:兵非益多也,诚哉斯言!我朝近百年盛世太平,兵卒懒习攻战,变得卑怯涣散,猝遇劲敌,自然脆弱不堪。
”
武师彦道:“刘大人若要上书朝廷剿匪,不妨举荐我来做总兵。
”
刘舷渡道:“剿匪一事,地方上自会出力,何须劳动将军……”刚说至此,忽见到武师彦双目瞪视,连胡子也扬了起来,忙道:“将军‘策勋十二转’,已建无数奇功,正应颐养天年……”
话未了,武师彦仰天大笑,笑声豪迈,却也有几分苍凉。
笑罢道:“我武师彦生是国家的人,战死沙场,此身何惜?”
刘舷渡一瞥眼瞧见武师彦伟岸身躯后的粉壁上悬着一张横幅,龙蛇飞腾,墨酣淋漓,约摸识得“胡未灭,鬓先秋”,“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几句,忙改口道:“将军神威如昔,有将军出马,定然旗开得胜,匪寇落花流水。
舷渡当全力保举将军,将军静候佳音便是。
”说罢起身道:“舷渡军务倥偬,这厢告辞了。
”
武师彦也不留他,说道:“望刘大人早传佳音。
”起身送至庄门,刘舷渡又客气了几句,才同兵校上马而去。
武师彦心中兀自热血沸腾,昔日追随孙承宗守边的情景犹历历在目,解甲归田后一身武艺无处施展,庄名“归来”,身虽归来,心未归来。
眼看着额头皱纹越爬越多,白发有赶超黑发之势,如何不教他着急?如今老有所用,就是战死沙场,亦复何恨?武师彦脸上浮起欣慰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