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水落石出费口舌(2/3)
费了不少口水,才回到正题。
”
汤剑鼎、褚夫人听到这里,都为之一喜,汤剑鼎道:“如此说来,平天下剑法岂非要高过《武林秘笈》一筹?”
蒲剑书道:“非也!阳明公的本意要并非要练剑法之人以武功战胜对手,而是培养经天纬地、治国安邦的贤良,以讨叛平乱。
练此剑法,须有大仁大义的胸襟抱负,矢志不渝,自强不息。
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须行中庸之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循序渐进,最后才能平天下。
有的人品行不端,心术不正,终其一生也难练成。
即便贤良之辈,机运不好,也难出人头地,施展抱负,而《武林秘笈》则不同,就算天生不是练武的料,后天又不识一字,一旦得了此书,十天半月间即有小成,三年两载可跻身武林一流好手。
假以时日,成为顶尖手高不在话下。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汤剑鼎、王光智及众庄丁,阳明派弟子,武名扬、朱光义等人,一听到武林秘笈如此神奇,都激动得血脉贲张,恨不得立刻找到此书。
汤剑鼎道:“师兄,你知道书放在什么地方是不是?”他以前对这位师兄极是不服,一见面每每闹得面红耳赤。
此刻竟变了一个人似的,卑躬屈膝,话也说得温婉有礼,极力讨好亲近。
蒲剑书道:“阳明公虽未言明将书藏归何处,但我想必是藏回了原处。
我已将书签烧毁,当世也只有我能破解那着怪诗。
对啦,我忘了一件事,当时阳明公创下这套剑法,深知君子三世而斩,并没将剑法传给子孙及弟子,一日阳明公自感走期将至,暗地叫来一个姓武的仆人,将剑法演给他看,并传了心法密诀。
叫他连夜逃走,远避他乡,以防别人妒嫉加害。
”
武师彦听到这儿,方明白武家剑法得自王阳明的平天下剑法,一时间所有谜团涣然冰释,不禁喃喃自语道:“原来,原来武家和阳明公还有这么深的渊源。
”
蒲剑书道:“将军总算明白了,也不枉蒲某一番口舌。
这部剑谱乃阳明公遗物,诸位若有心修身养性平天下,不防抄录副本私下琢磨,这部原稿还请归还敝派。
”
武师彦尚未答言,忽听身后一声暴喝,跟着有如石破天惊的一响,停在灵堂的那棺材盖子竟飞起来,棺中跃出一人,立于当地。
只见他面如金纸,身穿寿衣,须发上兀自沾有石灰,神情狰狞可怖。
武名扬、朱光义等人还以为僵尸还魂,叫声中躲到武师彦身后,黄管家则冲到武师彦前面。
却听跳出来那人道:“蒲大掌门,咱们做个交易,你说出解读怪诗的法子,我还给你剑谱。
”
蒲剑书仰天打个哈哈,道:“褚庄主,我还以为你窝在棺材里离永不再出来哩。
”
武师彦已然猜到几分,经蒲剑书一说,想到自己受了他全家诓骗,大觉恼怒,道:“褚仁杰,你没有死,我早该猜到的。
原来你知我硬来不行,便设局套我武家剑法的心法密诀。
是了,那汤的与你们一伙,那一招‘塞马晨嘶’,蜡烛多半事先就给切断了。
这等鬼域伎俩我生平见得多了,只是没想到堂堂褚大侠,也是这等样人!”
褚仁杰给他这么一说,神色颇为尴尬,原打算套出心法密诀,三个月后,光智战胜汤剑鼎,送走武师彦等人就大功告成了。
未实半途中闯出个蒲剑书,将如意算盘全盘打乱。
刚才一时心急,竟没想到如何面对武师彦。
蒲剑书笑道:“褚庄主费了这么多心思,更没想到平天下剑法并不如想象中神奇。
”
褚仁杰讪讪的道:“老将军,此事别有隐情,说来话长,你先将书还给我。
”说着话走向武师彦,摊出一手。
武师彦双眉一轩,道:“褚庄主,你杀人夺书,倘若实有其事,这本书你还有脸要么?”
褚仁杰听得不是滋味,止步不语。
蒲剑书道:“这本书本是阳明公的遗物,如今阳明公没了后人,理应交给阳明派。
”
武师彦点头道:“不错!”
却听褚夫人道:“倘若阳明公还有后人在世,蒲老先生以为该当如何?”
蒲剑书道:“不可能。
阳明公后人中唯一一位老前辈已死于非命,就算还真有后人,这一时半会儿也寻不着,不如先放在敝派,待日后找到了,再归还不迟。
”
褚夫人道:“倘若一时半会儿寻着了,又当如何?”
蒲剑书似笑非笑的看着褚夫人,道:“蒲某不信。
”
褚夫人道:“不瞒诸位,妾身便是。
”
她话一出,众人都觉吃惊。
武师彦道:“你若是阳明公之后,必知令夫谋害那位前辈,何以当时不加阻止?”
褚夫人道:“你说的那人是我王家的叛徒。
《平天下剑谱》是我王家共有之遗产,他窍书偷逃,意图私吞。
遭愚夫误杀,那也是天意。
”
褚仁杰见夫人为他开脱,望向她的眼光满含感激。
汤剑鼎向他道:“贤内是阳明公之后,这你怎么从没给我提过?老哥攀上这门亲事,真是前世修来的福份。
”
褚仁杰却没吭声。
蒲剑书道:“夫人说是阳明公之后,要让我等相信,总得拿出真凭实据。
”
褚夫人道:“也好。
诸位随妾身到我王家禁地观瞻一回,自当明白了。
”说罢命两名丫鬟打灯笼往后院走去。
武师彦第一个跟上。
蒲剑书心想:“我才不上当呢。
”并未抽身。
但隔了一会儿见除了本派的人听他示下没动外,余人都跟了去,终于忍不住,说声:“看你有何花样。
”迈步跟上。
众弟子跟在后面。
汤剑鼎叫道:“等等我,我也去。
”快步追上来。
时值下半夜,明月当空,清辉泻地。
这藏剑山庄颇大,借石为山,引水为池,藤萝倒挂,随风摇曳,清泉出石,叮叮作响,小小乾坤,森罗万象。
紫气出于苍松怪石之间,萦萦绕绕,置身其中,让人不知是山藏庄,还是庄藏山,恍如进了仙境一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汤剑鼎道:“褚兄有这么个神仙福地,也不带兄弟来玩上一玩。
真不够哥们。
”褚仁杰仍不发一言。
不久行至一处,只见竖着两块大青石,中间仅容一人通过,两边是看不到尽头的栅栏。
右边石上刻有“王氏禁地”四字,左边石上刻有“外人不得入内”六字。
褚夫人道:“这是我王家禁地,非我王家子孙不得入内,就是愚夫也是第一次来此。
今日破例让诸位进来观瞻,后辈不在此列,请留在此处稍候。
”说罢转身入内。
黄管家低声向将军道:“这里面恐有埋伏,将军还是别去了。
”
武师彦道:“不妨,你看好这儿,我去去就回。
”
武师彦家人、阳明派弟子、众庄丁只好止步于此。
进去的只是褚夫人、王光智、武师彦、蒲剑书、褚仁杰、汤剑鼎六人。
众人转过青石门,眼前一方水池,灯笼照见池里横七竖八的插着上百把残铁断剑,已是锈得面目全非,水中铁锈在灯光照映发出得碧绿诡异的光芒。
众人均想:“当是百年前一位铸剑师在此铸剑,以池水淬火,不中意的都掷诸池中,弄成如今这副局面。
”
再向前走是一个大石丘,褚夫人止步道:“到了。
”众人见石丘顶蔓草丛生,正面长满青苔,哑然互望,不知这是什么地方。
褚夫人叫王光智用剑刮去青苔,用灯笼一照,只见石上刻有字迹,上方是“剑冢”两个大字,铁钩银划,森然夺人心魄。
下方数行小字,细看是:“剑神门下守仁葬剑于此。
守仁习剑神之术,忽忽有年,自觉剑术杀十人、百人犹可,杀千人万人难,而奸人层出不穷,如之奈何?今脱师门,葬剑于此,啸傲而去,寻觅他途。
”
蒲剑书奉王阳明的学说为圭臬,日日捧读其书,对其字熟之又熟,见此字迹不假,忙望石膜拜。
汤剑鼎喜道:“师兄,这是阳明公的遗迹。
”也跟着下拜。
蒲剑书道:“当年阳明公得罪宦官刘瑾,贬龙场驿丞,赴任途中察觉为人跟踪,自知是刘瑾派人来加害自己,行至钱塘江,心生一计,趁夜佯为投江,除下鞋帽并藏绝命诗一首,浮于江中。
隐遁九华山,从此修习剑术,以除奸党。
后来出山又去赴任。
这与那些只知明哲保身,一有不快就入山避世的所谓隐者鲜然不同。
蒲某只知其事,不知他老人家练剑处就在贵庄内。
‘藏剑山庄’,山庄藏剑,其名原来是这么个深意。
”
褚夫人道:“诸位可信了妾身吧?”
蒲剑书道:“王大小姐既是阳明公之后,当有他老人家的祠堂,以及王家家谱。
”
藏剑山庄在江湖上名声不显,连与褚仁杰关系莫逆的汤剑鼎也对庄内之事不甚了了。
蒲剑书既知褚仁杰入赘王家,其夫人才是山庄真正的主人,故改了称呼。
褚仁杰闻此愧然无语。
褚夫人道:“我王家对头太多,阳明公的武学秘要又为人所窥,因此行事不敢张扬,连阳明公的祠堂也不敢建。
至于家谱,那倒是有的。
”当下叫王光智拿出来。
王光智从怀中取出一个册子。
武师彦心想:“家谱岂有随身携带的?倒似早想到我们有此一问。
”蒲剑书接过看了,点头道:“是王家家谱,这假不了。
”
褚夫人道:“武老将军,你祖上受恩于我王家,占有我家绝技下垂四世,也该知足了。
现下还请归还《平天下剑谱》,并心法密诀。
”
武师彦道:“夫人仅凭一处古迹,一本家谱,就说是阳明公之后,未免失之牵强。
恕武某不能从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