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江山如此多娇(1/3)
不管什么时候,皇帝的臣子好像从来都有一副愿意为皇家子嗣分忧的“热心肠”。
曾经年轻的屹景帝是如此。
而现在,皇帝老了,他们的目光终于不再只看向皇帝的后院。
他们开始打皇子们的主意了。
除了前两年立太子的事件,现在,能让这么些老东西又群起而上书的,只有现在大皇子的婚事了。
大皇子前年就已经及冠了,本该早就成家出宫自立门户的年纪,但现在人还住在宫里不说,后院更是一个体己人都没有。
就算不提大皇子,那以二皇子所受到的宠爱和关注,已经这个年纪了,寻常贵族公子不说后院颇丰。
起码也不是一个通房也没有……
于是,在一些提议为大皇子挑选婚事的奏章里,也夹杂着不少人的旁敲侧击,想要把自己未出阁儿女送进二皇子宫里的“小小建议”。
皇帝随意翻看着这些奏章。
这些人话里的弦外之音、心里打的什么主意他一清二楚。
皇帝被气笑了。
一旁侍奉的张公公眼观鼻鼻观心,手里佛尘一甩,“哎哟”一声,就往皇帝脚边重重一跪。
“皇帝爱子之心天下皆知,奴才看这些大人也是关心则乱……”他抬了下眼睛,瞧皇帝面色稍霁,立马又话锋一转,
“……但二殿下年已十八,按理来说,也是该纳些通房了。
”
张公公伺候了皇帝一辈子,皇帝心里怎么想的,他不说什么都知道,但也能猜个十之八九。
照他来看,皇帝生气的原因可不是这里面对二皇子纳通房的主意,气的是这些官员手伸的太长,竟然敢越过了他这位皇帝、父亲。
当然还有一点大皇子的缘故。
想到大皇子,张公公在心里头叹了口气。
他也不是石头心肠,这些年他也知道大皇子过的不甚如意。
也知道他心里对皇帝肯定心存怨怼的。
可皇帝也没错。
要怪,就怪前朝那些烂人烂事。
那些人已经在地底下发烂发臭,可他们留下的那点痕迹,还是成了皇帝心里一根拔不掉的刺。
而大皇子的存在就是那根刺。
张公公已经及时递了台阶,皇帝便也从善从流地,挑着眉毛,
“那你觉得,哪家姑娘合适些?”
皇帝说的轻描淡写,仿佛那些所谓出身高贵的名门公子、贵女,当二皇子的通房,也没有一点不合适。
虽然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张公公当然不会真的给皇帝推荐什么合适的人选。
他只是笑了笑,“奴才觉得,这事不妨交给容妃娘娘。
容妃娘娘和皇上您一样疼爱二皇子,肯定是早已准备好了合适的人选的。
”
皇帝哼笑了声,骂他,
“你个老东西倒是聪明。
”
眼里却带着笑意。
……
江偃书刚从京郊的校场回来,和薛统领比了骑射。
不知道哪里来的消息,二皇子得知了薛统领偷偷珍藏了不少好酒,甚至还有一瓶“酒不醉”。
二皇子早就听闻了这“酒不醉”在民间“天下第一”的美名。
那句“酒不醉人人自醉”便是拿来形同它的。
据说是前朝酒仙人云游天下在一处人迹罕至的奇诡之地得来的灵感。
回来后便把自己关在屋子整整呆了七七四十九日。
出来时人已是形销骨立,双目通红似鬼,一派疯癫模样。
还光着脚在田野奔跑,振臂高呼“成了!成了!……”
于是天上的酒仙人成了世间的酒疯子。
有人见他整日抱着这些酒,有好奇的便问他这酒叫什么名字。
他还是一副不清醒的样子,哈哈大笑,说这酒叫“酒不醉”。
可那副样子,这“酒不醉”倒是比其他酒,更醉人些。
这被他视为非鬼神难成的“酒不醉”,也同他这酒疯子的名号一同响彻天下。
此后有机会得到这酒的人无不赞叹推崇。
时日愈久,这“酒不醉”便被人推做“天下第一”
但这“天下第一”的配方,那酒疯子却谁也没告诉。
甚至自己也再没酿第二次。
没人知道那次酒疯子一共酿了多少坛,但从这“酒不醉”名声鹊起后,在没有哪一坛再流通于市了。
二皇子的景华宫聚天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