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夺嫡之四十(3/3)
十分恼怒,魏国夫人哪怕陪葬辅圣公主陵,那也是谢家妇。
赵贵妃此举,不只是令谢莫如恼怒,谢贵妃早就心下大不悦了。
只是,穆元帝近来十分偏爱蜀女,尤其赵充仪,还产下十三皇子。
由此,赵贵妃近来于后宫风头大盛,谢贵妃也只得暂忍罢了。
今有谢莫如出面揭了赵贵妃脸皮,谢贵妃深觉解恨,与谢莫如道,“咱们是嫡亲的骨肉,非外人能比,以后你进宫,只管来我宫里坐坐。
”
谢莫如笑,“少不得要来打扰姑妈的。
”
谢贵妃摆摆手,“何必这般外道。
我自来性子软,当初封贵妃就在赵贵妃之后,你三哥论年序长幼,又在大皇子之下。
有时候,我也是苦忍罢了。
赵充仪的事,不要往外说去。
”说着,谢贵妃叹口气,“你自来有分寸,我也是白叮嘱一句罢了。
”絮絮叨叨的同谢莫如说了不少交心话。
谢贵妃原想留谢莫如午膳的,谢莫如道,“赵贵妃定会迁怒于大嫂子,我过去瞧瞧,以免大嫂因我之故受此牵连。
”
谢贵妃赞叹,“也就是你,有如此心胸。
”谢贵妃倒不是赞谢莫如心胸宽广,只是谢莫如一去,赵贵妃婆媳难免生隙。
想到谢莫如所作所为,前头刚离间了赵充仪与赵贵妃,这马上又要去离间赵贵妃与大皇子妃了,离间之计,纵一时不见效,只要在心中留下一丝嫌隙,总有一日,终会展露出成果的。
谢贵妃心下不禁又一次感慨,悔当初不听父母言。
谢贵妃起身要送,被谢莫如拦了,谢莫如道,“姑妈要这般客气,以后我再不敢来了。
”
谢贵妃笑的亲热,拍拍谢莫如的手,令心腹宫人亲送了谢莫如出去。
谢贵妃的麟趾宫与赵贵妃的昭阳宫东西对峙,只隔一条青石路罢了,也就是说,出了麟趾宫的门,对门就是昭阳宫了。
谢莫如去麟趾宫都不多,何况是昭阳宫?谢莫如一门昭阳宫的门就感觉到了昭阳宫紧张的气氛,待谢莫如去了昭阳宫正厅,大皇子妃的眼睛尚有些红肿,赵贵妃笑,“你怎么有空来我这里了?”
谢莫如道,“来前与大嫂约好了,说要去乐充媛那里瞧一瞧皇孙皇孙女呢。
要是大嫂不便,我就先去了。
”
赵贵妃忍气对儿媳道,“那你就去吧。
”心下深觉儿媳无用,在慈恩宫坐视她被这姓谢的扒脸皮,却是一句声援都没有。
要这样的儿媳有什么用!真是气死赵贵妃了!都是做皇子妃的,谢莫如这泼货好歹还占了“厉害”二字,她这儿媳妇,就是根木头!看着自己婆婆受欺负也不会吭个气!简直是气死赵贵妃了!
其实,赵贵妃不想想,她要真占理,还用得着吃谢莫如的亏,她自己都只能给自己圆场,大皇子妃能说什么?事实上,大皇子妃也觉着,张美人委实不知规矩礼仪,心机更是令人厌恶!
大皇子妃也是做婆婆的人了,自是不愿还受婆婆的气,便对赵贵妃行一礼,随谢莫如去了。
一路上,谢莫如什么话都没有。
大皇子妃更是没心情说话,但,先时被婆婆责怪时,大皇子妃没时间思量,可现下,冷风一吹,大皇子的脑筋亦是愈发清醒。
大皇子妃与谢莫如多年妯娌,对谢莫如的脾气也有些了解,有些人只说谢莫如脾气大,动不动就要发作,但大皇子妃同谢莫如相处多年,深知谢莫如不是个不讲理的人。
倘不是真得罪了她,她何必要发作掌事贵妃。
不要提什么大皇子与五皇子朝堂之争,自苏皇后立后之日起,大皇子妃早死了心,她丈夫虽是长子,可自身份到功勋,无一能与五皇子相比。
就是朝堂之争,也已非一日,谢莫如每月初一十五都会进宫,如何早不发作,晚不发作,偏生今日给了婆婆这样大的难堪,简直是把婆婆的脸皮扒下来还要往地上踩三脚的架式。
还有谢贵妃的反应也很奇怪,谢贵妃一向是个和气人,就是谢莫如不痛快了,她一向是拦着的,哪似今日,竟极不客气的跟着讽刺了婆婆一回。
这种种反常,大皇子妃不能不想,不能不查。
谢莫如说去看乐充媛,二人便去乐充媛那里走了一遭,方各回各府。
对于谢莫如,这仍是众多日子里平平淡淡的一日,她轻描淡写的将宫里发生的事大致与五皇子说了,道,“充仪是个知进退的人,她这样的人为陛下宠爱,倒也有些道理,只是那位张美人十分好笑,在慈恩宫竟说出这样的话来。
这不是明摆着挑事么。
她们皆是蜀中李总督送进宫来的,要说照顾赵充仪娘家,不过李总督一句话的事,偏生张美人要在慈恩宫那般说。
哎,待下次给张长史送信,可得叫他谨慎些。
李总督,到底更亲近大皇子。
”
五皇子平生最烦愚蠢之人,尤其张美人这种本就蠢货一个,偏要无事生非型的。
五皇子不好说后宫妃嫔不是,便道,“李总督要是个好的,也做不出献美之事。
”想着,蜀中是自己的封地,到底不好让个亲大皇子的人久居总督之位。
谢莫如道,“陛下已经老了。
”
几天后,穆元帝的行为印证了谢莫如的判断,穆元帝竟然派内侍赏赐了赵充仪的娘家。
如果是年轻时的穆元帝,是断不会如此的。
尤其是,谢莫如已拿到赵充仪的消息谍报,谢莫如淡淡道,“这赵家倒是谱大的很。
”
五皇子问,“怎么了?”
“自赵充仪进宫,赵地主家便十分猖獗,竟然让舅舅去给他家主持法事。
”
五皇子是知道方舅舅出家做道士的事的,五皇子对此事倒是很客观,道,“乡下地方的人,可有什么见识呢。
”
谢莫如倒也并未多说,只是再次感慨一句,“陛下是真的老了。
”不然,哪里会去赏赐一个乡下小地主呢。
五皇子道,“父皇明白着呢,只是赏赵家些东西,并未赐官。
”
倘穆元帝年轻时,怕是根本不会让内侍过去赏赐。
天子一举一动,无不引人瞩目,纵不给赵地主赐官,天子亲自赏赐,这赵地主家难免恃宠而骄。
人老多情。
人老,也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