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皇后之六(3/3)
谢莫如道,“陛下与我说了,都以寿宜妹妹的意思为先,不论如何,都依着寿宜妹妹。
”
“咱们皇家的驸马,还不曾见有秦家这样的!”文康大长公主现下说起仍是恼怒,道,“亏得秦尚书还在礼部当差,难不成在家就是这般教养儿孙的!也不知道教的哪门子礼!长公主驸马,先帝爱婿,在先帝丧期未过,便敢包养娼妓,他秦家心里可还有先帝!”文康大长公主最生气的就是这个,她亲哥刚入土,驸马就能在外同娼妓搞在一处,闹得人尽皆知,皇室脸面大失。
永福长公主也说,“要我说,这样的淫荡之人,就该送到蚕室里去!”
长泰长公主一口茶就给呛了,咳了半日,用帕子擦擦嘴,都不知要说什么好了。
其实,不只是长泰长公主,永福长公主此话一说,连谢莫如、文康大长公主都惊的说不出话,永福长公主道,“怎么,难不成我这话不对么?管不住那X,不如不要!”还爆了句粗口。
文康大长公主道,“永福啊,你也是长公主之尊,这话可不好拿到外面去说。
”
“我也就咱们自己说话时说说罢了。
”永福长公主敢说就敢认,道,“不过,我也是这样想的。
只看帝都这些驸马,论出身,谁比得上永安姑丈,论学识,谢驸马是探花出身,哪个不比这姓秦的强百倍。
永安姑丈还为国立有战功,谢驸马先时在西宁关那样的苦寒之地呆了小二十年,这姓秦的,他做过什么拿得出手的事?屁本事没有,全靠着长公主驸马的身份得些体面。
要没本事,把公主伺候好了也算本事,倘这样的本事都没有,要他何用?”
“谁说不是!”很久以前,永福长公主小时候就喜欢处处同文康大长公主学,但文康大长公主一直觉着,永福长公主实在智商堪忧。
不想这许多年过去,人也是在不断进步的啊。
永福长公主今日之话,就很合文康大长公主的心意。
文康大长公主道,“就是苦了孩子。
”
永福长公主道,“咱家又不是养不起。
”
一句话,又暴露了智商。
别说一个孩子,就是十个百个,皇家也养得起。
只是,父亲在孩子的生命里是不可或缺的,文康大长公主是过来人,十分清楚这一点。
而且,这孩子以后怎么算呢?说他姓秦吧,秦驸马这般不体面。
可他又不姓穆,以后长大,靠着寿宜的体面,过得不会太差,可到底没有家族可依。
但要叫寿宜长公主再回去跟秦驸马过日子,文康大长公主都觉恶心。
最终,这事还是交给了永福长公主和长泰长公主来办。
谢莫如毕竟是做嫂子的,姑嫂之间,总是有些隔阂。
此事,倘是姐妹之间,则好启齿,毕竟,大家都是公主,非但有血缘之亲,立场上也是相同的。
寿宜长公主见姑妈姐妹们都来看她,很有些不好意思,好在大家都不谈秦驸马之事,先是夸一通孩子。
然后,永福长公主长泰长公主是私下问的寿宜长公主,寿宜长公主道,“要是他差使没当好,人没本事,我也认了,人哪儿能都一样呢,有人有本事,有人就平庸些。
可这样的事,又不是人逼他干的,有一则有二,我要再跟他过下去,也不过是强凑合罢了。
”
永福长公主很干脆道,“成!你既是要和离的打算,我们就代你跟皇后说一声。
”
想到寿安长公主的话,寿宜长公主又有些犹豫,道,“我心里虽是这般想,毕竟是父皇赐的婚事,大姐姐,能和离吗?”其实,寿宜长公主是做了两手准备,就是不能和离,她也不打算跟秦醒过了。
当然,能和离最好。
永福长公主道,“皇后说都随你的,放心吧,有陛下呢,他总要为我们姐妹做主。
倘不能重惩秦家,以后我们姐妹都要被驸马怠慢了。
”这也是诸公主要为寿宜长公主出头的原因,一样都是公主,看寿宜长公主这般,大家难免感同身受了,就怕有朝一日也落到寿宜长公主的地步!
既是难题,永福长公主也只管交给谢莫如办就是。
倒是长泰长公主也很有几分这方面的担心,她没在谢皇后面前表现出来,而是回家同婆婆兼姑妈说的。
文康大长公主淡淡道,“何需和离这般麻烦,人不在了,更是干净。
”直接意思就想将秦驸马肉体毁灭,岂不直接就解决了先帝赐婚的麻烦。
长泰长公主深觉大长见识。
谢皇后却是没走文康大长公主想的这条路,她向来直接,把寿宜长公主要和离的事与穆延淳说了,穆延淳道,“和离呀,这个朕得安排一二。
”穆延淳想走文康大长公主想走的这条路。
谢皇后劝他,“老秦尚书为朝廷效力一辈子,虽说秦醒不争气,倘赐死秦醒,倒显的咱们没理,毕竟秦醒养个外室,夺职既可,赐死则有些过了。
”
“他不死,这亲事怎么办。
毕竟是先皇御赐。
”
先皇御赐的意思就是,死也不能和离。
“要是先帝在地下得知秦驸马之事,怕也要悔婚的。
”谢莫如道,“陛下想想,咱们也是有女儿的人,要是昕姐儿遇着这种事,咱们要怎么办?永福长公主都说了,就该把秦醒关蚕事里去。
“
穆延淳如同长泰长公主一般,也被呛着了。
穆延淳直摆手,道,“永福皇姐这脾气,一辈子难改。
”
穆延淳道,“到底不好忤逆父皇圣谕。
”还是倾向把秦醒人道毁灭。
谢莫如给他出主意,“秦尚书不是上了辞官的折子么。
咱们不要秦醒的命,原就是便宜了秦家,不若陛下把这事交给唐尚书来办,也省却陛下烦恼,秦尚书也得知陛下好意。
不然,秦醒一死,寿宜长公主再占理,人都死了,以后说起来也不大好听。
”
让唐尚书办此事,穆延淳是乐意的,笑道,“待老唐把这事儿办好,就升他首辅。
”
老唐委实手段不俗,没几日就把这事办好了,秦醒自愿出家修行,人一出家,便与凡俗无碍了。
连杨贵妃这前儿媳都能改嫁公公,穆延淳立刻就说,“秦驸马非凡俗中人,今已入空门,实乃天意。
”他爹孝期,不好说给妹妹改嫁的事,但这事也就这么定了。
寿宜长公主颇是松了一口气,虽然她现在并没有再嫁之心,再不必再看那恶心的贱人,待出了月子,也能带着儿子回府清清静静过日子去了。
连秦尚书虽然恨不得这个败类孙子去死,但能保住这混账一条命,秦尚书也得谢穆延淳手下留情,而且,穆延淳也给他留足了脸面,他一上致仕奏章时,穆延淳还意思意思的做出挽留,然后,秦尚书连上三道致仕奏章,穆延淳方得应允他致仕。
秦尚书一走,唐尚书就任内阁首辅。
至于唐尚书空出的户部尚书之位,穆延淳命屁股还没在工部坐热的工部左侍郎李九江接掌。
穆延淳对李九江道,“朕早就想提携你,一直,没太合适的机会,就耽搁了。
”
有时,感动人的话不一定是多么的天花乱坠,反是一些质朴的真话会触碰人类的心灵。
就如同李九江,他知道帝王说的是心里话,他不为先帝所喜,故此,先时虽得封赐,在朝中却是没什么实差,便一直在穆延淳身边当差。
后穆延淳登基,朝廷也空出不少实缺,但穆延淳也不能薄了张薛二人,这二人,都是六十的人了,一把年纪,跟穆延淳还在他之前。
及至严相为内阁首辅空出工部尚书之位,为严相在内阁地位计,工部尚书又给了当时的工部左侍郎,而后李九江为工部左侍郎,直到现在,穆延淳毫不犹豫的将李九江提至户部尚书之位。
新君厚道,难免歉疚。
李九江感激道,“陛下何出此言,臣在哪里,都一样为陛下当差。
”
穆延淳拍拍李九江的肩膀,什么也没说。
老唐做了首辅,最高兴的就是小唐了,小唐还把他家祖宗如何灵如何灵的事私下同他师傅李九江讲了,小唐道,“昨儿我好好的给神仙祖宗烧了一回。
”
李九江微笑不语。
秦川秦大人,怕是早忘了三十年前,他是如何在秋闱时折辱于他的事了。
作者有话要说: PS:不知为何,一码就是大长章~~~~~~~~~继续爆字数中~~~~~~~~~~~
今天的小剧场与正文风格比较统一~~~~~
小唐:我每天烧的香,祖宗肯定是收到了,不然,我爹定当不了首辅!
唐神仙:这是哪个孙子烧的香哟,没个完啦,快薰死老子有没有!这得多大怨念啊!
所以,不是所有神仙都喜欢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