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皇后之二十(2/3)
可不能再拖下去了。
”只让六皇子代为理政不成啊,得给六皇子个正当名分。
没有储君名分,倘昭明帝有个好歹,这帝位还有得争。
薛相是追随昭明帝的老人儿了,他追随昭明帝的时间,也就略晚于前吏部尚书张尚书罢了。
正因为追随昭明帝的时间长,薛相才更明白谢皇后于昭明帝心中的地位,也明白谢皇后此人的才干。
此事,谢皇后既说“要等一等”,那必是有什么缘故的。
毕竟,六皇子一直是养在谢皇后膝下的。
六皇子储位之事,想来谢皇后也是心中有数的。
薛相叹道,“皇后娘娘既知晓此事,必会与陛下提的。
陛下何等圣明之人,不然焉何要让六皇子理政?”在薛相看来,昭明帝是个明白人,就是在储位一事上,立场也从未变过,更没有搞过什么皇子间的平衡之类的事。
昭明帝一直就是嘱意六皇子,小时候代父镇藩的是六皇子,长大后别的皇子出宫开府,留在宫里的是六皇子,却岁代父祭天的也是六皇子,如今代父理政的还是六皇子。
昭明帝的心意,够明白了。
差,也只差一道立储圣旨了!
韦尚书叹道,“我又岂不知刚刚那般说话会令皇后娘娘不悦,只是,再重,重不过江山。
储位一日不定,一旦出事,便是大事啊。
哎,陛下这病,哎……”
想到昭明帝的病情,两位老大人愈发忧心忡忡起来。
立储之事,谢皇后没同昭明帝提。
谢莫如比任何人都了解昭明帝,可能许多人会觉着,昭明帝不是那种君子一怒血流漂杵的强势的帝王,认为他宽厚太过,还有些惧内。
这样想的人,大概是忘了,昭明帝当年是以战功夺嫡的了。
昭明帝性子的确宽厚,但能走到现在,仅靠宽厚是不够的。
如柳扶风、忠勇伯、李九江、欧阳镜,甚至唐相,都是在昭明帝的手中得以建功立业。
昭明帝,是比明白人更加明白的人。
谢莫如知道,昭明帝不会想不到储位之事,他只是……还没下定决心罢了。
昭明帝在二月中的时候,召见了大皇子生母苏昭容与六皇子生母凌昭容。
这二人其实是有封号的,苏昭容封号为安,凌昭容封号为恭。
所以,二人也可以称安昭容与恭昭容。
召见此二人的同时,昭明帝也宣召了大皇子与六皇子。
谢皇后未在,昭明帝让谢莫如回避。
这还是夫妻二人结发后的头一回,昭明帝凡事不避谢皇后,从未让谢皇后回避过。
但,昭明帝既有此话,谢皇后便带着宫人内侍去了偏殿。
昭明帝靠在软榻之上,膝上搭着一条明黄锦被,四人则按长幼位份坐在他的榻前,姿态恭顺,眼神关心。
昭明帝的眼睛落在四人身上,良久方道,“朕身体如何,想来,你们都有数。
今大事未定,朕不能心安。
”
昭明帝道,“储位之事,朕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四人无一人说话,苏凌二位昭容都是不得昭明帝喜欢的,自然不敢先开口。
大皇子六皇子都是受宠皇子,平日里在他们爹面前倒还敢说话,可事关储位,他俩就都不好开口了。
昭明帝点名,道,“老大,你说说看?”
大皇子是诸皇子之首,自来最是端庄的人,大皇子想了想,道,“父皇眼下还需保重龙体,待父皇大安,储位大事,自是由父皇做主。
眼下六弟代父皇秉政,事事公道,样样妥帖。
我们兄弟,都是庶出,唯六弟养于母亲膝下,且六弟有代父镇藩之功。
储位向来是立嫡立长立贤,出不了这三样,我虽居长,论才能实不及六弟。
再者,江山社稷,还需贤能者居之,如此,江山长久,百姓安宁。
”
六皇子连忙道,“我也不过是靠兄长们辅助,大臣们尽心,听得父皇教诲,勉力为之罢了。
要说贤能,咱们兄弟都无不肖之人。
大哥较我们年长,小时候,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宫里念书,都是大哥照应着咱们。
待大了,大哥也是处处关心弟弟。
何况,大哥当差更早,于朝政上,我不如大哥。
”
两人说的都极恳切,起码,昭明帝听后微微颔首。
过一时,昭明帝看向两位昭容,道,“苏氏,你说呢?”
安昭容面儿上一派古井无波,握在袖里子里手却是不禁微微颤抖,她不敢看昭明帝,低声道,“国之大事,妾身不懂,自然是陛下做主。
”
昭明帝看向凌霄,凌霄抬头回望昭明帝,沉声道,“陛下大行之日,妾身肯请以身相殉!”
大皇子六皇子皆不可思议的望向凌霄,安昭容更仿佛见了鬼一般的深深震惊,这会儿也不低着头了,她两眼圆瞪的望向凌霄,仿佛此生从未认识过这个女人一般!昭明帝眼神幽深,深望凌霄一眼,道,“朕,准了!”
六皇子脸色一白。
凌霄行个礼,便退下了。
昭明帝令几人都退下,命内侍传召内阁,待内阁至,昭明帝命薛相拟旨,册六皇子梵为储君。
正在佛堂念经的安昭容听闻此事,当下身子一软,瘫在了地上。
安昭容面色惨白,心跳如鼓,额间冷汗涔涔,浑身的气力都仿佛被这一道圣旨抽走一般。
此时此刻,安昭容终于明白,凌霄为何会自求殉葬了。
昭明帝立太子的诏书颁发之后,第二件事就是分封诸子,大皇子封秦王,二皇子封周王,三皇子封肃王,四皇子封韩王,五皇子封赵王。
然后又令内阁拟了遗诏,薛相听昭明帝说“朕大行之后,着太子继位”的话,险些将笔掉在地上,眼中已是老泪纵横,内阁诸人,皆是面露凄色。
昭明帝道,“人生百年,谁能不死呢。
趁着朕还明白,将大事定下。
这些天,都是太子代朕理政,太子,乃宽厚之人,只是,他还年轻,以后,朕就将太子托付予你们了。
”
这话一出,薛相诸人均是纷纷跪倒,哽咽难言。
哭一回,继续拟遗旨。
遗旨中,昭明帝只说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他死后,太子继位。
第二件就是,昭容凌氏,殉皇陵。
谢皇后对凌霄之事欲言又止,夫妻多年,谢皇后自是了解昭明帝,昭明帝亦是明白谢皇后。
昭明帝知道谢皇后不反对凌霄殉葬,但,事干太子,谢皇后一向自信,故而有些犹豫。
昭明帝道,“此事,朕想了许久。
大郎与六郎都是不错的孩子,朕的心意,一直有些摇摆。
苏氏愚蠢,凌霄心大。
她二人,可做皇子生母,不可做皇帝生母。
不然,日后仗皇帝生母之位,必成祸端。
朕不惧有人在朕这里图谋富贵,这样的人,朕见得多了。
倘是大郎继位,苏氏日后必然就是另一个太皇太后。
凌霄的心,更不止于富贵,她的眼睛,盯着的一直是权柄。
她狠得下心,熬得住岁月,倘叫她成势,祸端更甚于苏氏。
她能明白,最好不过。
朕不处置了她,倘由你来做,则你与六郎必然生隙。
”
“朕这一生,才干平庸,多赖你辅佐指引,方得帝位。
以往,都是你为朕操劳,这件事,让朕代做吧。
”
谢皇后眸中水色盈眶,道,“便是辅佐,也唯有尧舜一般的人,才堪辅佐。
倘桀纣之人,纵周公伊尹在世,也辅佐不来的。
陛下本就有明君之姿,胜先帝多矣。
”
昭明帝怅然,“可惜天不假年哪。
”
顿一顿,昭明帝道,“皇后都知道了吧?”
“陛下说的是什么事?”
“朕瞒你那事。
”
谢皇后便知昭明帝说的是哪件事了,是六皇子生母凌霄流言之事,也是几年前小御史联名上书揭露段四海身世之事,或者,还有先时江行云失踪,谢皇后拒不答应四海国交易而令朝中心生不满之事。
这几件事,谢皇后让昭明帝去查,昭明帝一直没查出什么结果来。
谢皇后却是早就猜出来了,她明白昭明帝的心思,道,“我只当不知罢了。
”
昭明帝好奇,“皇后什么时候猜出来的?”
谢皇后感叹道,“世间哪里有机密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