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帝都风云之四三(1/3)
            
              
				第491章
在太皇太后千秋节来临之时,帝都格外热闹起来。
    
于江家,也多了许多交际与八卦,不过,与出门参加宴会相比,何子衿更重视重阳即将参加的大理寺考试,虽然只是低品小官的考试,却是重阳入仕的开端。
    
考中了,从此步入仕途。
    
考不中,嗯,再想别个法子。
    
重阳近来也颇是用功,宫媛还特意去庙里拜了文殊菩萨,想着要不要丈夫考试那日做锅及第粥大家一道吃。
    重阳连声道,“我又不是去考状元,喝什么及第粥啊。
    ”坚决不喝。
    要是喝了及第粥还没考上,岂不丢脸。
    别看重阳在别个事情上很有信心,唯独这考试上,他有那些一星点儿的不自信。
    
不想重阳考试那天,何子衿特意下厨做了,号召大家一起喝,还给重阳做了面加持运势的金牌让重阳戴。
    重阳原本不大紧张的人,给姨妈这样一庄重,考前还真有些紧张。
    
好在,重阳到底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这也不是科举,重阳早上去的,傍晚就回来了。
    宫媛问他考的如何,重阳道,“反正都答上了,我觉着不错。
    ”
宫媛担心哪,大理寺放榜之前又去西山寺烧了回香,光香油钱就添了五十两不止。
    
好在,宫媛这香油钱没白添,待大理寺的录取榜出来,重阳纵不是前三,也占了前五,很荣幸的进了大理寺成为一名整理卷宗的小官儿。
    
虽然品阶极低,却是仕途的开始,何况,重阳小两口都不是差钱的,并不指望俸禄过活。
    主要是,重阳这一步,正式将自己的小家带进了官宦门第的门槛,哪怕重阳不是科举晋身,不好说自家是书香门第,但在大理寺当差,也极是体面之事。
    
宫媛催着丈夫写信给公婆报喜,又给丈夫缝制新衣,这衣裳是大理寺小官儿的服饰,绣纺里多少好料子,此时却是不敢用,用何子衿的话说,“官场里讲究多,上官穿绸,下头人最好不要着锦。
    有的那没眼力的,上官艰苦朴素,他偏要一幅富贵奢侈样。
    上官讲究精细,他偏一幅粗糙糊涂样。
    这样的人,不要说升职了,能不能站住脚还得两说。
    咱们虽不需谄媚上官,也不要特立独行。
    给重阳里衣做几身好的,外头衣裳随大流就成。
    ”
宫媛一面给丈夫缝着衣裳,一面同干娘打听,“我听说,二舅妈的父亲极有名声。
    ”大理寺的头就是二舅妈杜氏的亲爹,这也是宫媛很放心丈夫当差的原因之一。
    
“是啊,杜大人清流出身,名声极好。
    ”何子衿打发了丫环下去,与宫媛道,“还有一件事,我也是听人说的。
    说杜大人原是太宗皇帝年间一位李尚书的得意门生,那位李尚书,因欺君之罪满门抄斩。
    先时那些门下门生,杜大人官运最佳。
    ”
宫媛面露惊讶,她虽有些见识,不过,乍听这种满门抄斩之事,难免有些惊惧。
    何子衿笑,“这种大罪,等闲人想犯也没机会。
    这也是帝都坊间传闻,因重阳就要去大理寺当差,与你提一句罢了。
    ”
宫媛不禁道,“官场上的事我不大懂,可要是商场上,倘有哪家东家倒了霉,底下伙计大掌柜基本上也会比较艰难。
    ”
这就是宫媛的聪明之处,这世间,许多人囿于出身,可能没有先天出身与见识,但聪明人是会类比的。
    何子衿道,“也不全都是会倒霉的,不是吗?”
宫媛若有所思,心下已知这位杜寺卿定是位极出众人物,不然,宫媛虽自家丈夫未曾科举,但婆家亲戚多有为官的,宫媛耳濡目染也知些官场上的规矩,官场特别讲究师生关系,座师与考生,这简直就是天然的政治同盟。
    像这种,座师都满门抄斩了,杜寺卿还能在官场上顺风顺水,绝对不是凡人哪。
    
宫媛在丈夫入职大理寺前听了一通关于杜寺卿的八卦,虽然这八卦有些血腥,宫媛还是说与丈夫听了。
    宫媛道,“我看这位杜大人很是不凡,你做事可得仔细着些。
    ”
重阳笑,“放心吧,我不过是最低品的小官儿,离杜寺卿还有八百里远,不一定能见着呢。
    ”又道,“能在帝都身居高位的,哪个是没本事的?没本事的早被人挤下去了。
    ”
见丈夫心思开阔,宫媛也便放下心来。
    
小夫妻二人很是说了些私房话,重阳道,“自从有了咱闺女,我就干劲儿十足啊。
    ”
宫媛好笑,“别人都是有了儿子干劲儿十足,你这倒反过来了。
    ”
“此言差矣。
    ”重阳喝两口温水,道,“儿子我是不担心的,小时候好生教导,以后有本事,自然有他的天地。
    要是个窝囊的,咱们再如何置下家业,将来两眼一闭,也挡不住他不败家。
    闺女不一样啊,闺女再有本事,这年头婚嫁,都要看门第的。
    不是说门第寻常的就没有好小伙,可那些好小伙,难道不想娶更出众的闺秀?所以,我这做老子得得努力啊,不能到时闺女出众,因咱们做父母的没给闺女一个好的出身,进而嫁不了好女婿,那这岂不是耽搁闺女一辈子么?再者,我也不是说非要闺女嫁得多好,但,不管嫁什么人家,没娘家做靠山难免被人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