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2/3)
指挥的苏钊玥,等待其号令。
苏钊玥先是仔细打量四周,随后直言道:“此处地形很像是处地室,且前方的进出口都很窄,看着还七弯八拐,极有可能是处路道复杂的迷阵型地宫。
另外此间地室没有旗帜,肯定不是营地,所以我们恐怕得先找到属于蓝队的营地才行。
”
没错,西院是蓝队,所有人手背上都有一个虎形印戳,若无意外,他们的营地旗帜上也会有与之相呼应的图案。
于是立即有人发问:“那该怎么找?”
苏钊玥沉吟着走到外边的通道之中,她发现这些通道不但窄小,两侧墙壁也都高不见顶,墙面非常光滑,用手轻轻敲击数下,声音竟一点都未传开,隔音效果亦极强。
另外在光滑墙壁一丈高之处每隔三丈便有一盏照明用油灯,不过因为油灯上下左右间隔颇远,使得通道光线昏暗,尤其是上边完全是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将这些通道称之为暗道更为贴切。
再结合从外边看到的“四方盒子”外形,他们恐怕无法攀爬至顶上俯瞰勘察四周地形,只能靠多人在暗道中分散摸索道路前行,但分散并不意味着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
苏钊玥结合现有情报分析道:“这处地宫从外边看为四方形,我们是从西侧门进入,这西侧门的位置几乎偏至西南底角,而演武场长宽都有百丈,也就是说我们进入暗道后尽量在往前不超过三十丈,往上不超过八十丈范围内搜寻最佳,大家记住这个范围。
然后我们兵分三路,一队在此留守,另外两队则分别一路朝上,一路朝前去找,若找到后返回此地在墙上用地上石子做个标记,以通知后来人,而去找寻营地的两队一定要记得标记每一处岔路,每隔一刻钟派一名脚程快的队员返回此地查看是否有队员留下的标记。
”
说完行动计划后,她又将十五人分为三队,第一队三人留守此处地室,两队寻营小队各六人,三支分队至少都有一名六阶,这样若是途中碰到红队亦能减少全军覆没的可能性。
最后分配下来苏钊玥与杜稼玉及一名三阶队员留守地室,然后秦柯、陶羡带一队朝上去找,宋良宵、蒋婕则带领另一队朝前。
暗道内果然岔路极多,他们边走边做记号,有时候碰到两三个岔口,还需要先让人往前去探,剩余人员留守,边探边判断出范围内通路后,大家方才继续前行。
好在此地路况虽然复杂,却也不是什么奇门八卦阵法,他们运气不算差,差不多两刻钟后,宋良宵这边是无惊无险的找到了己方营地。
接下来差不多又过了一刻钟,所有队员都安然无恙进入到了己方营地。
苏钊玥一进营地便迅速开始打量起四周。
这里说是营地其实也只不过就是处稍微大一些亮堂一些的地室而已,地室内没有任何装饰,十分简陋,只在中央处设有座一丈长宽的石台,石台正中央则是根丈余高竹筒粗细的石柱,石柱顶端插着一金属杆身蓝底伏虎旗帜,旗杆顶端呈尖刀状,那只伏虎则与大家手背上的伏虎印戳如出一辙。
还好,不是最坏的局面。
在苏钊玥心中最坏局面不是找不到营地,而是找到的乃是对方的营地,那样局势就会变得更复杂,变数亦极大,好在书院并未在找营地这一项上给大家额外再增加难度。
这时她尚还不知,找营地难度虽然不大,但营地位置却非常微妙。
只有在外边观景台上的看客们才能够从高处俯瞰看清楚:红蓝两队的营地之间只隔了一堵高墙!从两个营地辐射出来的暗道蜿蜒曲折,每一条通路最终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