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晨光机械制造厂(3/3)
            
              
				
并且楼兰号上天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以它的体量等它回来时难不成还要再去租个货柜车天天拉着它跑?这明显就不现实!根据鲲所提出的三个建议,谢云逸选择了一个最靠谱的。
    
那就是选择在地形地貌复杂区域,而另外两个建议,在谢云逸现在看来就是分分钟得跪的环境,一个是深海!而另一个是深空!
大好的日子不享受,却要去那些地方受罪,这是活得多腻歪了啊?EDC(EveryDayCarry生存狂)都不会这么想不开吧?
以现在人类的技术,深海基地只存在科幻小说中,而月球基地还只存在PPT中,这种情况下,去玩单机?
当然,谢云逸在问鲲这个问题时是将这个问题转化成了另一种形式,比如,学校毕业题目:如果出生在母星时代的你,而你的母星每天又面临陨石、双恒星系统的潮汐锁定,那么你该如何去设计母星的基地(提示:请根据已知宇宙生物多样性特点设计)
这样的题目,其实充满了误导性!既告诉了鲲错误的信息——人类母星“万户”已经毁灭成为了星舰文明,已经遇到了不少不同星球的物种,又能套出鲲所在文明的一些细节。
    
晨光机械制造厂的两千四百多平米其实并不大,至少相比与周围动辄三千、五千平米的厂房来说,显得有些娇小。
    
厂房外破败形象与厂内的别有洞天让人完全是无法将它们的形象拼合在一起,因为反差实在太大了。
    
晨光厂在二次设计时,谢云逸采用了内外两层的模式,外厂房一般是临时工人们打包、发货用的,而内厂房则是被用来制造各类机械半成品或者成品的地方。
    
内厂遍布四周的摄像头,地面上布满了激光烧结的机器人程序识别线条,彩虹色线条在这里基本被用的淋漓尽致,甚至连钢架结构吊顶上都有!
这些都是机器人的行进程序指示线条,缺少了它们,多达一万台的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将会大大降低,同时也正是因为多了这些线条,人工智/障佳宇哪怕驻扎在一台家用台式机上都能轻易调动这千军万马。
    
因为这些机器人的每一条每一次的行进线路,就意味着一次计算,而当它们到达的终点,该记录的数据就会被记录,该重置归零的数据就会被重置归零,甚至一部分数据积累到一定高度就会触发另外的启动命令或者优化之前的算法。
    
这种运行模式在资本世界中被称为“巡回推销员模式”,在数学世界中被称为:“蚂蚁优化算法”,其本质就是为了解决成本、效率问题。
    
而在谢云逸这里,同样是为了节省成本,但不同的是,谢云逸是为了控制在初期的投入,人工智能为什么会被谢云逸称之为人工智/障?先抛开鲲这家伙给的代码是否逻辑自洽,算法先进与否,首先第一个就是硬件跟不上,为什么?
没钱造成的呗!
卖给国家的M军电磁频谱数据所拿到的比特币换了两亿多美元,原本的打算是拿到开曼去周转,然后去华尔街漂一波白,然后拿回来,哪成想被智/障直接给玩的只剩下十万美刀。
    
不然谢云逸会这么穷?
但不怕,比这更穷更坑的事他已经经历过了!幸好鲲的“人工智能”扩展程序在这些事情之后来的非常迅速。
    
打了个哈欠,谢云逸打开了内厂的地下停机坪,随后便沉沉睡了过去,他已经有两天没合眼了。
    
喜欢我的电脑里有个神级文明请大家收藏:()我的电脑里有个神级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