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1/3)
张静娴找到翁粮官的时候,还有些不好意思,不想翁粮官知道她的来意后,异常爽快,直接就将关于秋税的文书给了她。
张静娴一开始看不很懂,他捋着胡须,一条一条地和她讲解。
翁粮官的老妻郑夫人就坐在他们的身边,慢吞吞地烤着几张油滋滋的羊肉饼。
张静娴并不是空手到的翁粮官家里,做饼用的羊肉便是她从府中带的,另还有一陶罐的鱼鲊。
她大致弄懂了秋税的名目后,羊肉饼也烤好了。
郑夫人笑眯眯地让她吃肉饼,张静娴没有推辞,趁热大口大口吃了起来,肉饼的滋味很香,她直弯眼睛。
不过没一会儿,翁粮官和郑夫人的儿女领着各自的家小来探望他们,乌泱泱的十几口人全部进门,这时,张静娴不便再待下去了。
她起身同翁粮官和郑夫人辞别,将秋税的文书仔细地放在身上,顶着十几口人好奇又灼热的视线,走了几米。
肉饼的鲜美萦绕在她的舌尖上,张静娴不知怎么的停下了脚步,厚脸皮向郑夫人又讨了一张。
在听翁粮官讲解的简隙,她看到郑夫人在肉饼中加了些胡椒,吃起来也微带辛味。
郑夫人欣然应下,她考虑的很周到,拿出一个小些的陶瓮,将肉饼放在陶瓮里面递给张静娴,如此可以保温。
张静娴提着陶瓮,真诚地向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夫人道了谢。
她牵着小驹,慢慢消失在翁粮官一大家人的视线内。
“阿父,阿母,她真的是使君夫人?看起来不像啊。
使君夫人不该是前后奴仆成堆,雍容华贵的吗?”
“是啊,大兄说得对,我看她全身上下只一个玉簪是名贵之物,连马车也没有。
”
“阿父阿母,使君夫人来家里做什么?怎么临走前还讨走两张肉饼。
”
“听说她之前只是一个庶民,出身比我们都差得远,更别提和阿母出生长大的郑家。
”
张静娴不知道她走后一群人在议论她,从她的出身到她的穿着打扮,都没放过,用词也并不友好。
不过最先厉声喝止的人却是看起来面相慈和的郑夫人,她让儿女们都闭嘴,“古有伊尹身为奴隶而被商王封相,你们几个嘴上日日挂着一个郑字,也没见有一丁点儿的出息!”
“是这个道理。
”翁粮官边吃着肉饼便出声附和。
“阿母,阿父,我们只是随便说说,这不一听到消息便匆匆赶过来,以示对使君夫人的尊敬。
”
一群人面上讪讪的,心里仍旧不以为意,但若是能和张静娴搭上话,这不就是他们急哄哄出现的目的吗?
……
骑在小驹的背上,张静娴仅用了一刻钟的时间返回府邸。
她从马厩走到前厅时,叔简已经离去了,公乘越也不在,倒是有三五个陌生的官吏正和谢蕴汇报什么,看到她立刻诡异地停了下来。
张静娴视若无睹,将保留着热气的陶瓮放在谢蕴面前,她自己回到那个矮些窄些的书案后面,翻开翁粮官给她的文书看了起来。
“陶瓮里面是什么?”谢蕴的目光从她进门的一瞬就落在了她的身上,巡视过一遍后,轻声问她。
那些官吏似乎被他忽略了。
“郑夫人烤的肉饼,还热着。
”羊肉是从她府中拿的,没有花钱币绢帛买,于是,张静娴为他“讨”了一张。
她的神色平静坦然,仿佛在说一板一眼的公事。
肉饼,热的。
谢蕴听到她的话,当着几个官吏的面失了神,思绪飘回到了那个寂静的夜晚,他其实骗了她。
那日,没等天色暗下来,他就离开了那座篱笆小院,提着一盏简陋的烛台,于林中等候。
等他反应过来已经是月上梢头,向来高傲的他忍不住唾弃自己,脸色冷的十分难看,他根本不相信自己会有情不自禁想念一个人的一天。
那个人只是一个扔在人堆里都找不着的农女。
但体内满是恼怒时,他还是没有折返,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