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门口集聚了好多人(2/3)
!
真的很好吃!
老夫妻俩听了小周的话,忍不住直摆手:“不去咧,不去咧,清河市离这里太远了。
我们夫妻俩年纪也大了,折腾不起了。
周经理,您去找其他人吧。
”
小周劝了又劝,老俩口还是没有动心,他也只能铩羽而归。
老俩口收拾好了摊子回家。
路上,那老婆婆忽然说:“其实……听上去也不是什么坏事。
去的话又不要我们出钱,而且第一年也免店租。
”
做路边摊自然有好的地方,时间自由,而且没有店租没有税收,生意好的时候夫妻俩一个月能赚下几万块。
但真正做过就知道,其实也很累,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就很狼狈,有的时候还要躲城管。
“你不是一直想要开个店吗?”她越说越觉得有戏,“你想想,咱们去那儿开一年的店,那一年的钱就可以完全攒下来,那不比现在风吹日晒的好?而且那周经理还说有提供住宿,那等于没有开销了!”
冯老爷子沉默,说了一句:“清河市太远了……咱家闺女还在这儿呢。
”
“哎哟,你这个死脑筋!”老婆婆恨铁不成钢,“咱闺女还在上大学呢,本来也就一个月才见个一两次。
这儿坐高铁去清河市才一个小时,近得很。
还不如咱们拼两年,攒点钱到时候给闺女在城里买个房子。
”
他们已经攒了不少了。
冯老爷子还在犹豫:“那个清河古镇,谁知道靠不靠谱?要是都没什么游客,那咱们不是白搞了?”
“所以要过去看看噻!”老婆子恨不得敲他的头,嘀咕道,“就你这优柔寡断的性子,也不知道老娘当时怎么就看上你了……”
冯老爷子理直气壮:“孩子都那么大了你说这个!”
他的声音弱了下来:“刚才我都没留他的名片……”
“你真是气死我了!”
“你就说我,你自己也没想着要收名片啊!”
两人喋喋不休的争吵声消散在晚风的吹拂里,吵归吵,身体却依然靠在一起。
第二天,冯老爷子惊喜的又看到了小周。
“老板,再给我一份烫粉,要加牛肚。
”小周腼腆地笑。
他还是打算再来试一试。
这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了清河市以及其他城市。
有人选择了粗暴拒绝:“去去去!别耽误我做生意!我在这儿做得好好的,干嘛要去你们那个破古镇?我吃饱了撑的吗?”
有人选择了婉拒:“不好意思哦,不感兴趣。
”
也有人很高兴,问个不停:“真的报销交通费和住宿费吗?只要现场做一次小吃比个赛?那还有其他的钱拿吗”
等到清河古镇招商部的员工们陆陆续续从其他城市回来的时候,十一假期都已经结束了。
作为年底就要开业的项目,古镇里大部分人这个黄金周都是没得休息的,统统赶工。
好在老板大方,该给的几倍工资照给,每人还能拿个小红包。
因此,每个人做事的都尽心尽力,绝不含糊。
十一刚过不久的第一个周末,清河古镇的试吃会就开始了。
……
廖云云收到了一条短信:【好了吗?我在楼下等你。
】
她慌忙回了一句:【好了,马上,等我五分钟。
】
放下手机,她问在一旁偷笑的室友:“怎么样?我穿这身没问题吧?”
室友对她伸出大拇指:“包的,迷死他!对了,你们这次约会去哪儿啊?”
廖云云:“去清河古镇,那边有个试吃会。
”
室友:“……也行吧,挺适合你俩。
”
廖云云拿上自己的小包,踩上鞋子立刻就出门了:“有好吃的我给你带点回来。
”
室友眼睛一亮:“好嘞!”
她站在阳台上,看着廖云云和约会的男孩子一起并肩走出了小区,伸了个懒腰。
哎,没想到社恐I人云云同学也马上就要有男朋友了,就要脱离母单了,真是让人高兴。
不过,清河古镇……室友有些疑惑,不是还没开业吗?怎么就有试吃会了?
“路小姐说这次试吃会的邀请名额只给了我们这些老食客。
”徐晨看了看旁边的廖云云,眉飞色舞地说,“听说后面进群的那些都没拿到。
”
他和廖云云正是因为吃而结缘的。
当时,他们都是宋嫂鱼馆的第一批老客户,而且两人都是爱买套餐带回办公室去吃的,每次去排队都能遇到。
不过廖云云害羞社恐,所以两人从来没说过话。
破冰的契机是食客群,廖云云知道有了群之后,为了第一时间知道新菜,便鼓起勇气找了人想要加群。
她找的人正是徐晨。
一来二去的,两人便从见面都不打招呼变成了见面能聊个几句。
徐晨是个社牛,等到宋嫂鱼馆结业的时候,他已经能和廖云云一起约着吃饭了。
熟悉了就发现,虽然两人性格截然不同,但是却有着同样的口味与审美,兴趣爱好也重叠了一半,相处起来很舒适。
年轻男女,彼此之间有没有意思大家心里都清楚。
徐晨觉得廖云云应该是不反感自己的,他打算趁着这次试吃会看看能不能进一步。
廖云云到了清河古镇之后才发现人不少,都在往试吃会举办的一号区大广场走。
不是说邀请的人很少吗?她看了徐晨一眼。
徐晨秒懂她想问什么,立刻解释:“除了咱们食客群,路小姐还给安平县上的人也发了不少的邀请函,还有他们自己的员工,算下来人也不少了。
她本来想要完全公开举办的,但怕人太多不好控场,毕竟现在清河古镇里到处都在装修。
”
“那倒是。
”廖云云抿嘴露出笑容,“你是包打听吗?什么都知道。
”
徐晨挠了挠头,嘿嘿一笑。
两人来到大广场上,这时候人潮已经很多了。
廖云云一看,深吸了一口气:“天啦,我以为就是十几个小摊子的规模,原来这么多啊!”
在这边的小餐车她数了数,大概得有个五六十家了。
徐晨也感叹:“清河古镇真是下了血本了。
”
他知道这些来出摊参加竞选的有很多都是从外地邀请过来的。
“还好我今天早餐只吃了一点点。
”廖云云揉了揉自己的肚子,为自己深具先见之明而感到庆幸,“先吃哪家呢?”
这么多摊子,她扫一眼就能看到炒麻糍、芋饺、清明艾草粿、炒年糕、萝卜牛杂、炒冷面、烫粉……天啦,太多了,而且每一家都不同,看上去很有食欲。
她一兴奋,连话都多说了两句:“真的和路老板说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