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正文完结(3/3)
世之中,众人携手,共克时艰,于废墟之上重建家园的这份心性与行动。
”
于是,诗佛不再超然,不再避于污浊,主动走下云端。
李龟年露出愉悦笑容:“然也,此间虽有泥泞,但是人心向善,互帮互助,这才是真正的人间净土呐。
”
他满不在乎用袖子擦了一把脸。
王维顾不上感动,颇有些抓狂:“你把泥都擦脸上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收拾了一天,整个安平县就已经有模有样了。
街道上厚重的淤泥和杂物被基本清除,虽然墙壁上还残留着水渍,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泥土混合的气味,但县城的轮廓和秩序已经清晰地回来了。
第二天清晨,当人们推开窗户,惊喜地发现——那个熟悉、有序、充满生活气息的安平县,真的回来了!
虽然伤痕犹在,但主干道畅通无阻,商铺开始陆续开门营业,早餐摊点重新冒起了熟悉的热气,街坊邻居互相打着招呼,言语间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未来的期盼。
孩子们甚至已经在清理干净的空地上追逐嬉戏,仿佛要将被雨水困住的活力全部释放出来。
生命的韧性,在阳光重新普照大地的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天,清河古镇正式宣布恢复营业。
消息一出,早已按捺不住的游客和本地居民纷纷涌来,既是为了放松久困的身心,也是为了用实际消费支持这个在灾难中挺身而出的古镇。
古镇内外顿时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甚至比以往更添了几分亲切与热烈。
游客们兴致勃勃地体验着各项活动,商铺里人头攒动,宋嫂鱼馆和各家小吃店前再次排起了长队,仿佛要将前几日错过的热闹一并补回来。
“可算又吃上这一口了!”
“感觉古镇比以前更亲切了,像是共患难过的老朋友。
”
“多买点,就当是为灾后重建出份力!”
商家们也是笑容满面,干劲十足。
然而,并非所有地方都能像安平县和清河古镇这样快速恢复元气。
周边一些受灾更严重的县市,重建工作依然艰巨。
而且,正如张仲景所担忧的那样,“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古老警示,开始显现苗头。
就在古镇重新开业、众人稍感宽慰的下午,张仲景接到了一个来自省卫健委的紧急电话。
电话那头的语气凝重而急促:
“张老,情况紧急,不得不打扰您……”
张仲景面色凝重:“好,我知道了,我马上收拾东西。
”
很快,路晓琪就得到了消息。
她惊喜得差点跳起来,然后发现自己这个动作似乎有点不合时宜,立刻轻咳了一声,压低了声音:
“真的吗?”
张仲景接到的电话来自于省里卫健委,说是邻市XX县因洪涝导致卫生条件恶化,现已确认出现聚集性肠道传染病疫情,并有扩散趋势,当地医疗力量压力巨大。
自从他上次在省里露了脸之后,那边又知道他一直在研究传染病防治的中医治疗方案,所以立刻就将电话打给了他,想让他加入省级专家医疗队驰援疫区。
路晓琪为疫区的百姓们感到抱歉,但她此刻真的有点想哭。
张神医的心愿终于看到了一点曙光。
“那您赶紧去收拾东西。
”她迫不及待催促张仲景,“要不要带几个医生一起过去?要不,我给您配个助理吧……”
张仲景失笑:“小友放心,省里都会安排好的。
”
对这个消息,他倒是很淡然。
但是对即将面对的疫情,他严阵以待。
当天下午,张仲景就坐上了省里来接的车子,离开了清河古镇。
路晓琪后知后觉的有些担心,握紧了身边苏隽的手:“张神医不会有事的吧?”
苏隽安慰她:“放心吧,他可是医圣啊,而且现在不是以前了,各种防护措施都很到位,肯定没什么风险。
”
路晓琪这才安心。
对啊,现在已经不是以前了。
果然,在十天后的晚上,路晓琪收到了久违的系统的通知声:
“恭喜玩家。
SSR人物张仲景的心愿,‘以传统中医之道,治愈一场疫病’已完成。
张仲景的生命体将获得凝实,玩家将获得‘古镇空气净化系统’碎片(1/2)”
路晓琪长长,长长地舒出了一口气。
仿佛放下来了压在心中已久的大石块,驱散了长久以来笼罩胸臆的阴翳,整个人都放轻松了下来。
她顾不上已经深夜,立刻给张仲景去了一个电话:“张神医……”
夜色已深,月亮在天空悬挂,温柔照拂大地。
……
九月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商业街和清河古镇的酒店忽然迎来了许多特殊的客人。
他们携带着行李箱以及大包小包,大多都是父母与子女的组合。
“老板,等学校开学的时候你可得上去讲话啊。
”陈盈盈交代路晓琪,然后塞给她一份稿子,“给,稿子已经给你写好了。
”
是的,那些就是送子女来清河职业学院上学的父母,也是清河职业学院第一届的学生们。
路晓琪垂死挣扎:“你上台就可以了啊……”
她真的痛恨这种在现实世界中无数人注视下的发言,反倒是对着手机直播什么的无所畏惧。
陈盈盈冷酷无情:“不行,清河古镇的老板是你又不是我。
”
路晓琪额头砸到桌子上,有气无力:“好吧,好吧。
”
待到陈盈盈出去后,她叹了口气。
算了,躲不过了,那就硬着头皮上吧。
她摊开稿子看了看,清了清嗓子,准备先找找感觉: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们:
“在这个承载着希望与收获的九月,我们齐聚于此,不仅是为了一场开学典礼,更是为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约定——迎接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的崭新篇章。
“你们的选择,并非仅仅踏入一所学院,而是主动握住了一把钥匙。
一把能够开启时光之门,让古老的智慧与技艺在当代重焕生光的钥匙。
从今天起,你们将成为新的守护者与创造者,让历史的回响,谱写出未来的乐章……”
路晓琪念到这里,声音不自觉地放缓,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取代了最初的紧张。
她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墙壁,看到了那些青砖黛瓦,看到了发言稿中描绘的蓝图,听到了织机札札、凿锯声声,嗅到了墨香与药香。
她轻轻放下稿纸,无需再看,心中已然澄澈。
这不仅仅是一份讲稿,这是一个承诺,一个关于古老文明如何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承诺。
而她,和这座古镇,以及即将踏入这里的每一位学子,都是这个承诺的见证者与践行者。
窗外,阳光正好。
(正文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