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毒藤溯源与金殿暗流(2/3)
约三十年前,有一自称“毒手药王”的前朝遗老,擅长炼制各种诡毒,曾为祸江湖,甚至试图毒害当时还是皇子的先帝。
后被朝廷高手围剿,其巢穴被毁,人亦不知所踪,据传已死。
但其炼毒之术阴狠诡异,部分毒方流落在外……
卷宗中提及,“毒手药王”最擅长的几种毒药中,有一种名为“**九幽蚀心散**”的奇毒,中毒者并不会立刻毙命,而是会感到遍体阴寒,如坠冰窟,内力滞涩,若无法及时解毒,将逐渐生机流逝而亡。
其症状描述,与林微熹和陆寒江在东南所中之毒,何其相似!
而更让林微熹心惊的是,卷宗末尾有一行模糊的小字批注:“疑与二十年前苏翰林案有涉,然证据不足,存档备查。
”
苏翰林案!又是苏明远案!
“毒手药王”的传人或者遗留的毒方,与构陷苏明远的“烛龙”组织,与如今意图操控皇帝的控神香,全部串联了起来!
**【林微熹内心OS】:所以……‘烛龙’很可能继承了‘毒手药王’的部分衣钵,或者与之合作!他们用其毒术害人,也用其知识来炼制这种控神香!二十年前构陷苏伯伯,说不定就用了类似的手段!好一条隐藏了数十年的毒蛇!】
这个发现,不仅为控神香的危害提供了更恐怖的佐证(可能混合了诡毒之术),更将“烛龙”的渊源指向了更久远、更黑暗的过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立刻将这一发现记录下来,准备等陆寒江回来商议。
同时,她心中对父亲那句“二十年前旧案水很深”有了更切肤的体会。
**
就在陆寒江和林微熹于暗中与“烛龙”进行着惊心动魄的较量时,紫宸殿上的早朝,也掀起了一场针对林丞相的滔天巨浪。
首先发难的是一位素以“清流”自居的御史。
他手持奏本,慷慨陈词,弹劾丞相林承泽**教女无方,纵容郡主林微熹屡次涉足险地,干涉刑名,有违礼制,更兼与皇城司指挥使陆寒江过往甚密,有损皇家清誉**!
这指控看似迂腐,却极其恶毒。
直接将林微熹协助查案的行为歪曲为不守妇道、干涉朝政,更影射她与陆寒江有私情,试图从道德和礼法上摧毁林微熹的名声,进而打击林丞相。
紧接着,另一位与贤妃娘家有姻亲关系的官员出列,将矛头指向了东南水师提督赵元魁一案。
他声称此案已明,乃赵元魁贪墨勾结海枭,证据确凿,理应尽快结案,以安东南军民之心。
而林丞相与陆指挥使却迟迟不定案,反而在京城兴风作浪,牵连无辜(指郑桐“自尽”),**其心叵测,恐有罗织罪名、构陷忠良之嫌**!
这更是赤裸裸的倒打一耙!将林丞相和陆寒江调查“烛龙”的正义之举,污蔑为排除异己、搅乱朝纲的阴谋。
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不少不明真相或被“烛龙”势力影响的官员也随之附和,要求皇帝严惩林微熹“妄为”之举,并敦促林丞相、陆寒江尽快了结赵元魁案。
金殿之上,永熙帝端坐龙椅,面色平静,目光深邃,无人能窥知其内心真实想法。
他听着下方众臣的攻讦,并未立刻表态。
林丞相立于文官之首,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污浪,神色依旧沉稳。
他并未急于辩解,直到那些声音稍稍平息,才缓步出列,手持玉笏,向着御座深深一揖。
“陛下,”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臣女微熹,年幼顽劣,确有其不当之处,臣自当严加管教。
然,东南遇袭,凶徒猖獗,陛下遇险,此乃国之大事。
微熹虽为女流,亦知忠君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