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议会暗影与反熵引擎的抉择(2/3)
光——赵刚的机械义眼瞬间切换至热成像模式,视网膜上月球氦-3爆炸的记忆碎片仍在灼烧。
“第七节点时间黏性系数5.2特斯拉/秒,超出阈值27%。
”助手小王的声音带着颤抖,而老工程师的机械义肢已重重砸向控制面板,金属表面浮现出猩红的警告数据:“5.2特斯拉接近记忆晶体相变临界点,上次概率宇宙强行超频的后果忘了吗?整个矿区的晶体同时爆鸣!”
这场技术冲突的核心,在于赵刚提出的“三重安全冗余设计”与激进派方案的根本对立。
他的工程日志显示,23%浓度的χ-73晶体粉末能使反熵引擎熵值稳定在-23.9至+37.7区间,暗物质晶格完整度保持98.3%,而37%浓度实验中,引擎外壳浮现的环形纹路竟与莉娅瞳孔中的混沌因子符号完全同步。
“看看熵影文明的下场!”赵刚将矿脉样本摔在林峰面前,晶体粉末在蓝色电弧中形成诡异的螺旋,“把混沌因子从基因里删除,结果变成了冰冷的秩序机器!”
议会投票现场,赵刚的机械义肢在控制台上敲出急促的摩斯密码节奏。
当多数议员忽略防御矩阵第17号节点0.003%的熵值波动时,他调出的全息投影正显示该异常与熵影舰队坐标的强相关性——那些被视为“工程噪音”的数据点,正以17.3度特征拐点的分形几何排列。
协议最终以17票赞成、16票反对通过,而赵刚的焊枪已在墙角刻下泽塔文明的警示符文:“绝对的秩序,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熵增终结。
”
技术保守主义的核心矛盾:赵刚坚持23%晶体浓度安全阈值,认为纳米机器人会干扰41Hz共振频率,主张采用泽塔记忆合金同步时间黏性变化;而激进派则推动37%浓度方案以激活引擎终极形态,双方分歧本质是“防御性基建”与“技术跃进”的路线之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应急灯的红光中,赵刚注视着反熵引擎表面消退的锈迹——金属外壳正在“年轻化”的诡异现象,让他想起江城工地上那根因0.004毫米误差断裂的钢筋。
此刻,第七维度空间站的17个量子中继器突然同时发出蜂鸣,暗物质稳定剂的配比参数在屏幕上跳变为1:4.7,恰是他昨夜噩梦中断裂的数值。
卡伦量子终端的数据流中,17种未来轨迹如量子云般展开:红色预警轨迹显示熵影间谍通过反熵引擎后门激活17个维度锚点,防御矩阵熵值波动达0.003%时将引发暗物质粒子自旋锁定失效;蓝色轨迹则预示赵刚协议提前暴露观察者坐标,导致超维信号入侵系统底层协议,与红警系统代码相似度达97.3%。
其量子加密协议呈现17重规则晶体嵌套结构,核心为17厘米正十七面体绝对秩序核心,与熵影主母旗舰“秩序号”的维度折叠炮参数完全吻合,每个晶体面都蚀刻着不同的物理法则改写公式。
当卡伦的虚拟手指穿透数据流,触碰到“不惜一切代价夺取混沌因子”的暗杀指令时,终端突然爆发出刺目蓝光——这是量子隧穿效应突破加密壁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