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琉璃锁(2/3)
阅读!
钱万山脸色微变,旋即笑道:“苏兄法眼!实不相瞒,此锁乃老夫依古谱仿制,几可乱真!唯这枚‘海龙睛’琉璃珠,是货真价实的古物,与兄当日所见本是一对!老夫欲以此仿锁,去魏国公府换那真阴锁!此事需一能工巧匠随行,关键时刻,或需微调锁钥机括以取信于人。
事成之后,阴锁归我,阳锁(仿)归兄,外加白银五千两!如何?”
苏守拙如遭雷击!此乃欺世盗名、构陷国公府的重罪!他断然起身:“东家!此事断不可为!苏某虽贫,尚知‘盗亦有道’!告辞!”说罢拂袖欲走。
“苏兄留步!”钱万山声音转冷,“聚珍阁数月来付兄的酬金,合计三百八十两。
兄可知其中大半‘古玉’,实为阁中所仿?兄鉴其为真,其价立翻十倍!若此事传扬出去…‘拙器轩’苏守拙伙同聚珍阁造假售赝,欺行霸市!这苏州古玩行,乃至衙门大牢,恐容不得兄了!”孙一帖适时现身,手捧一摞文书,正是苏守拙亲笔签押的“鉴定真书”!
苏守拙浑身冰凉,如坠冰窟!原来步步为营,皆是陷阱!自己竟成了他人造假的帮凶!钱万山复换笑脸,软硬兼施:“苏兄是聪明人。
随老夫走一趟南京,神不知鬼不觉。
归来后,兄得巨资,远走高飞,重开‘守拙轩’亦非难事。
若执意不从…”他拍拍那摞文书,阴恻恻道:“明日,这些便会出现在吴县衙门的公案之上!”
第三回陷囹圄巧匠辨微痕逢绝境狱中遇故知
苏守拙被逼上绝路,只得应允。
三日后,随钱万山、孙一帖并数名精悍伙计,乘船赴南京。
一路忧心如焚,苦思脱身之策。
至南京,入住秦淮河畔客栈。
钱万山命苏守拙再细验仿锁,确保万无一失。
苏守拙假意顺从,持锁于灯下反复端详,忽于锁身一处极隐蔽的莲瓣内壁,发现一道细微如发丝的刻痕——形似半枚指甲!他心中剧震!此痕绝非雕工疏漏,倒似…某种暗记!且这玉质在强光侧照下,隐隐透出极淡的絮状结构,与顶级和田玉的“毛毡状”结构有细微差异…一个可怕的念头浮现:莫非这整把锁,连玉带工,皆是仿品?那琉璃珠…他佯装擦拭,以舌尖轻触珠体(古法鉴琉璃),竟无天然琉璃的微涩感,反带一丝滑腻!此珠亦是假的!
钱万山欲以假仿锁去骗真阴锁!若事发,自己便是首当其冲的替罪羊!苏守拙冷汗涔涔,决意连夜逃走。
然钱万山早有防备,门外伙计看守森严。
他假借腹痛如厕,自后窗翻出,未行几步,便被埋伏的伙计按倒,口中塞入麻核,捆作一团。
“苏守拙!好大的狗胆!”钱万山面目狰狞,“本想带你发财,偏要自寻死路!既如此,休怪钱某无情!”他竟命人将苏守拙押至应天府衙,反诬其“盗窃聚珍阁镇店之宝‘七宝玲珑锁’未遂,持械行凶”!更将早备好的“赃物”——那把假玉锁,塞入苏守拙怀中!孙一帖并数名“伙计”作证,言之凿凿。
人赃并获,苏守拙百口莫辩,当堂被打入死牢!
黑狱如渊,腐臭扑鼻。
苏守拙身披重枷,蜷缩草席,悲愤欲绝。
钱万山此计毒绝!以假锁为“赃”,坐实己罪;其真身则可从容去骗阴锁,即便事发,亦可推说“真锁早被苏盗”。
自己横竖是个死!
绝望之际,忽闻隔壁囚室传来微弱呻吟。
苏守拙循声望去,借着铁窗微光,见一蓬头垢面的老囚,腿上脓疮溃烂,恶臭难当。
医者仁心顿起,苏守拙不顾自身惨状,向狱卒求来清水、破布,又褪下仅有的半件干净里衣,蘸水为老囚清洗疮口。
狱卒讥笑:“苏大盗,自身难保,还充善人?”苏守拙只道:“同是天涯沦落人。
”
数日后,老囚疮口稍敛。
一夜,他忽然低语:“恩公…你…可是吴县‘拙器轩’的苏师傅?”苏守拙惊愕点头。
老囚泪如雨下:“小老儿…便是那卖佛之人啊!”
原来老汉名周老实,得苏守拙指引,携佛像至聚珍阁。
钱万山初见琉璃珠,惊为天人,却只出价五十两。
周老实嫌少,欲携宝离去。
钱万山竟翻脸,诬其佛像为贼赃,强夺琉璃珠,将其毒打一顿扔出后巷。
周老实重伤难行,流落街头,又遇歹人抢走剩余银钱,冻饿交加,昏死道旁。
恰逢应天府捕快巡查,见其形迹可疑,搜身无获,便以“流匪”之名投入此牢。
“那珠…那珠是假的!”周老实泣道,“祖上早有传言,佛腹藏珠乃先祖仿制的‘赛龙睛’,以秘法烧炼琉璃液,掺入南海夜光贝粉,故能生光!真品早于乱世遗失…钱万山夺走的,只是个赝品啊!”
苏守拙如遭五雷轰顶!一切豁然开朗!钱万山夺珠后,必已发现是赝品,恼羞成怒。
他处心积虑笼络自己,正是看中自己的“掌眼”名声与巧匠之手,欲利用自己为其仿造更高明的假锁,再设局嫁祸,一石二鸟!那锁上指甲刻痕,定是周家先祖暗记!玉质差异、琉璃滑腻感,皆因是仿品!
“钱万山!好毒的计!”苏守拙切齿痛骂,忽又心生一计,急问周老实:“老丈,那